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加入全球化,文化自觉研究重要。

内容简介

21世纪初出现了世界格局一个全新维度,就是中国因素的加入。中国走向世界,在改变自己中影响世界,在发展自己中促进世界。这种在开放中变迁,在碰撞中融合的过程自然是一个跨文化对话的过程,而要展望这一过程的方向,要问这一过程中中国的积极因素是否能够持续,就必然要深入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理解,就不能不审视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文化自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序言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

儒学的现代意义

文化转场——汪德迈对中国思想的研究

全球化的本土化与文化传承——还中国哲学以本来面目

一、全球化的两种模式

二、全球化与专业哲学

三、用哲学的方法阅读哲学文本

儒家诠释学:道德与本体

一、经由本体诠释学思考的重建

二、《论语》中作为孔子形而上学的孔子伦理

三、作为儒家诠释学的孔子认识论

四、理解和参与过程中人的个体

五、道德和本体论中的创造性和谐化的诠释学

六、本体诠释学循环的内在连接

七、作为“理”的“礼”的支配地位:和谐化的两种顺序

儒家伦理与文明对话

一、儒家伦理传统与印度的文明对话

二、儒家伦理传统与伊斯兰教的文明对话

三、儒家伦理传统和基督教的文明对话

四、儒家伦理传统和犹太教的文明对话

五、文明对话中的一些问题

汉文化圈的新聚合

儒学具有很大的机遇

孔子和中国古代文论

托尔斯泰与中国思想

一、托尔斯泰和中国人追求现世生活幸福、对生命本真境界的共识

二、托尔斯泰和中国人自力提升思想的共识

经学何以是“哲学”——廖平对“六经皆史”说的批评及对经学性质的界定

一、经史关系的思想史寻踪

二、章学诚的“六经皆史”

三、经史有别,对经学性质的重新界定

我研究中国文明的路径与方法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从文字的创造到《易经》系统的形成——中国原始文化特有的占卜学

一、汉字源于龟卜

二、从龟卜到筮占以及《易经》

三、结论

异质文化的对话——以《庄子》为核心

一、以生命为主题的《庄子》

二、《庄子》中不同学派的对话

三、全球视野下异质文化的对话

生活儒学的面向——后牟宗三时代台港新儒家的新探索

一、当代新儒家的基本困境

二、对王学经世的重新理解

三、宋代理学的社会实践面

四、阳明及其后学的实践性

五、良知教的体用不二

六、生活儒学的新路向

七、儒学发展的新探索

关于孔子和谐思想的有限性

“多元”如何“一体”——华夏多民族国家构成的大传统奥秘

一、文明发生:人类的最大作品之由来

二、玉教传播:中国玉文化发生期的多元与一体

三、“多元”如何“一体”:玉教的“新教革命”

“和而不同”新义——一个传统观念的莱维纳斯式解读

跨文化研究方法论

跨文化宣言

何谓“跨文化态度”

一、我们今天的文化处境

二、“跨文化态度”的思想资源

三、“跨文化态度”的基本要素

四、结束语:从文化间到跨文化

我之汉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是多元现代性还是现代性的多元发展

一、现代性讨论的历史回顾

二、在西方现代性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现代性

三、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形式:东亚现代性

四、“复数的”多元现代性

五、经济现代化与文化学术的宰制

六、文化可以对现代性加以塑形

七、现代性源于西方,但不一定都是同一个根

八、西方现代化是种子还是媒介(trigger)

九、生长出新的“质的规定性”

十、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十一、新的计划

思想史研究:方法、目的与地位

一、问题的境况与设想

二、思想史中模式化的延伸

三、“思想史”对象研究的延伸

四、关于思想史的结论

存在着击破西方线性发展模式的某种契机

多重现代性:跨文化视角

古典新读何为

全球化过程中的跨文化与跨主体关照

深化启蒙——从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到方法论的关系主义

作为区域史的东亚文化交流史——问题意识与研究主题

一、方法论的思考

二、问题意识

三、研究主题

四、结论

寻找新的思维起点

文化相异性个案研究的多重空间

从跨文化交际理论角度探究阿拉伯企业文化特点

一、涉及阿拉伯企业文化的主要跨文化交际理论成果综述

二、根据主要跨文化交际理论成果对阿拉伯企业文化特点的总结与归纳

文化比较:方法与阅读

当前中西文化交流与会通的一种可能趋势

一、当前我们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二、20世纪90年代两种思潮在中国的兴起

三、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时期,在面对全球化的态势下,必将对人类社会做出划时代的新贡献

方法与阅读——弗朗索瓦·于连与阐释中国哲学

一、哲学与死亡

二、修习与快乐

把文本变成自己的 ——恰当阅读中国哲学之反思

人生著述,省略不去又结束不了——写在《欧洲形成中的亚洲》中译本出版之后

文化迁变的概念

钱锺书与布雷蒙——“纯诗”理论的中国解读

西方概念史引言

德里达、福柯、利科与书写之爱——为举办研讨会而初步构思的研讨方案

一、书写的身体与灵魂:(重新)实现的统一,重新阐释的法则(福柯与德里达、利科)

二、叙事、历史、诠释:(重新)表现的创造与法则(利科、福柯和德里达)

三、结论:书写之爱与翻译

建议,或关于弗洛伊德与鲁迅的假想对话

我与中国当代文学

打开思想的疆界——我与法国文学翻译

一、苦恋

二、创造

三、开拓思想的疆界

我的学术生涯

一、追随高本汉

二、方言调查

三、《公羊传》和《穀梁传》的研究

四、对“嫌”字的解释

五、关于汉语表达情态方式的研究

六、作为翻译家的汉学家

七、中国现代文学的介绍

八、对自我的评价

哈瑞·马丁松与中国文化

一、马丁松的生平与创作

二、《陀螺》与中国道家哲学

三、《魏国三刀》的中国背景

四、结论

怎样言说他者——谈于连教授对中国古典文论概念的梳理和阐释

欧洲文明的复杂性——读莫兰的《欧洲的文化与野蛮》

言无言和相无相——庄子和禅宗在高行健作品中的现代相遇

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越光编。

得书感谢您对《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本位(“跨文化研究”丛书(第三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闯进诗词才子班秒懂漫画古诗词:第三辑 电子书
看萌趣漫画,了解古代诗词名家的生平,读懂每一首诗词背后的故事,深入了解古诗词。
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系统 电子书
本书主要收入了专著《现代视野中的中华古文论系统》和两篇古代文论方面论文。全书分十章,其中包括儒-道-释、气-神-韵-境-味、感物-言志-原道、“眼中”-“胸中”-“手中”等内容。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 电子书
本书从体现中国文化精神面貌的儒释道三教,以及经史子集四部的经典当中遴选出十八部最具代表性的中华文化原典,按历史时序和时代影响度对其进行概说和导读,期望能使广大学子得到精神上的涵养与教化。选目基本涵盖了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史类典籍。本书侧重导读和介绍最具中国文化精神和底蕴的原创篇章,从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中提炼有益身心的格言,以此显出与大量标准化的当代教材乃至功利模仿型文化书籍的区别,同时激发当代青年以理
全球化语境中的莫言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一部宏观探讨莫言小说全球化发展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