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高校教师研究生命教育,构建理论体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高校教师及研究者而著,本书在系统梳理“生命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生命完整性与教育、生命有限性与教育、生命开放性与教育、生命超越性与教育、生命非连续性与教育、生命非理性与教育施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并尝试建构起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的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内容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本丛书写作委员会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代总序)
导言
第一章 生命完整性与教育
一 生命完整性:生命之底色
(一)生命完整性的意蕴
(二)生命完整性还原生命底色
二 生命完整性:教育的不懈追求
(一)诉求“和谐”:教育的应有之义
(二)走入澄明之境:教育的诗情守望
(三)现实教育对生命完整性的异化及其归因分析
三 生命完整性的教育重构
(一)实施“全人”的教育内容
(二)倡导“学会关心”的教育活动
(三)运用“个性化”的教育形式
(四)重塑“和谐”的“精神家园”
第二章 生命有限性与教育
一 识读生命有限性
(一)生命有限性的基本内涵
(二)生命有限性的历史向度
二 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审视
(一)生命有限性的意蕴
(二)人之生命有限性的教育价值
(三)生命有限性的教育诉求
三 基于生命有限性的教育建构
(一)教育理念:直面生命有限,追求生命无限
(二)师生关系:走向精神相遇,促进生命成长
(三)教育形式:注重生命体验,实现生命拓展
第三章 生命开放性与教育
一 开放:生命的存在方式
(一)识读生命的开放性
(二)生命的开放性的特征
(三)生命的开放性的维度
二 历史:中西方对生命的开放性的关注
(一)中国历史上生命的开放性思想
(二)西方历史上生命的开放性思想
三 意蕴:开放对个体生命成长的价值
(一)逃离束缚——挖掘潜力
(二)超越当下——追求可能
(三)提升境界——涵养生命
四 困惑:生命的开放性在教育中的迷失及归因分析
(一)生命的开放性在教育中的迷失
(二)教育中“生命的开放性”迷失之归因分析
五 完善:教育对生命的开放性的关注
(一)呵护生命的关系性
(二)激发生命的活力
(三)重塑生命的自为性
第四章 生命超越性与教育
一 生命超越性的内涵
(一)生命超越性的历史向度
(二)生命超越性的厘定
二 生命超越性与个体生命
(一)个体生命的有限性:生命超越性的动力
(二)个体生命的可能性:生命超越性的源泉
(三)个体生命的生成性:生命超越性的活力
(四)个体生命的文化性:生命超越性的体现
三 生命超越性视阈下的教育实然发展与应然追求
(一)实然发展:现实教育中对生命超越性的遗忘
(二)应然追求:个体生命的超越性对教育的诉求
四 关注生命超越性的应然教育策略
(一)提升生命境界
(二)坚定生命信仰
(三)寻求生命意义
(四)走向生命审美
第五章 生命非连续性与教育
一 非连续性:生命发展的重要一维
(一)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内涵界说
(二)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理论解读
二 非连续性发展观:教育完善之必需
(一)连续性发展观及其局限性
(二)非连续性发展观对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
(三)非连续性发展的主要形式
(四)非连续性发展形式对生命发展影响的特点分析
三 走向完善:教育对生命发展非连续性的关注
(一)拓展教育研究的视阈
(二)教育实践中关注生命发展的非连续性
第六章 生命非理性与教育
一 识读非理性:唤醒生命的动力
(一)非理性的历史向度
(二)非理性的内涵
二 反思非理性:直面生命的本真
(一)非理性视阈下的人
(二)教育的非理性诉求
(三)非理性在现代教育中的缺失
三 建构非理性教育:绽放生命的色彩
(一)关注完整的教育 善待个体生命非理性的发展
(二)关注教育中的生命体验 激发个体生命非理性的活力
(三)关注教师的非理性 点燃个体生命非理性的火种
(四)倡导人文精神的课程 唤醒个体生命非理性的意识
(五)营造轻松的教育氛围 释放个体生命非理性的潜能
(六)感悟生命之美 提升个体生命非理性的境界
参考文献
后记
主编简介
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的多维审视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济良。
得书感谢您对《关注生命:生命教育的多维审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