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一部实用性较强的儿童心理障碍诊疗作品。
内容简介
儿童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对它们的干预和治疗也逐渐凸显出来。本书涵盖了几乎儿童心理障碍的全部内容,尽可能详细的描述了国内外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是一本具有较强实用性的书。
本书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儿童心理障碍治疗学基础,着重介绍了心理学、药物和康复基础;第二部分为名类儿童心理障碍的治疗方法;第三部分介绍了相关的优生优育和法律知识。
本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可操作性强。
作者简介
编者杜亚松,男,医学博士。现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精神医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儿童和青少年行为障碍(多动症·品行品德· 电脑成瘾行为),学习困难(阅读困难·学校恐怖症·抑郁症·强迫症),发育性障碍(孤独·智力低下)各种精神障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主编简介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一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概要
第一节 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意义
现代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与儿童心理障碍治疗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一、华生行为主义
二、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
三、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第三节 精神分析理论
一、儿童人格发展的动力
二、儿童人格发展的结构
三、儿童人格发展的阶段
四、儿童人格发展的特殊问题
五、艾里克森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第四节 认知理论
一、儿童认知发展的起因与实质
二、儿童认知发展的结构
三、儿童认知发展的机制
四、影响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
五、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
第五节 习性学理论
一、习性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二、习性学的关键期理论
三、习性学的依恋理论
四、习性学的同伴作用观
五、习性学的发展机制观
第六节 生态学理论
一、影响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
二、影响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儿童心理障碍的药物治疗
第一节 儿童用药的一般原则
一、儿童和青少年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二、儿童和青少年药物治疗的基本原则
三、药物治疗的选择
四、药物治疗前的相关检查和评估
五、药物反应的观察和维持治疗
第二节 中枢神经兴奋药物
一、中枢兴奋剂的临床应用
二、获准用于儿童精神疾病的兴奋剂
三、兴奋剂的不良反应
第三节 治疗ADHD的非兴奋药
一、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二、α2-去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三、抗抑郁剂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物
一、传统抗精神病药物
二、新型抗精神病药物
第五节 抗抑郁药
一、概述
二、临床疗效与治疗时间
三、抗抑郁药与自杀风险
四、儿童常用三环和四环类抗抑郁药
五、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六、用于儿童的其他抗抑制剂
第六节 抗焦虑药
一、苯二氮 类
二、丁螺环酮
三、抗抑郁药
第七节 心境稳定剂
一、锂盐
二、丙戊酸(盐)
三、卡马西平
第八节 认知增强药物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儿童心理障碍的中医辨证论治
第一节 儿童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特点
一、儿童的生理特点
二、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二节 儿童期病理心理特点
一、惊吓
二、恼怒
第三节 儿科辨证论治概要
一、望诊
二、闻诊
三、问诊
四、切诊
第四节 儿童心理障碍产生的因素
一、家庭因素
二、虐待问题
三、学校因素
四、社会环境因素
五、独生子女问题
六、儿童的“感觉统和失调”问题
七、儿童青少年心身疾病
八、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问题
第五节 儿童心理障碍的中医治疗
一、中药疗法
二、针灸疗法
三、推拿疗法
四、食疗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儿童心理障碍的心理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二、儿童心理治疗的简史
三、儿童心理治疗与成人心理治疗的区别
四、心理治疗的内容
五、心理治疗的目的和意义
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原则
第二节 精神分析治疗
一、精神分析治疗的概念和历史
二、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
三、精神分析技术
第三节 行为治疗
一、行为治疗的基本理论
二、行为评估
三、常用的行为治疗技术
第四节 认知治疗
一、认知治疗的主要学派
二、儿童青少年认知治疗的原则
三、认知治疗基本策略
第五节 家庭治疗
一、家庭治疗的简要发展史
二、家庭治疗的适应证
三、家庭治疗的实施方法
四、家庭治疗的流派
五、家谱图
六、不同疾病的家庭特点
七、导致家庭治疗脱落的因素
第六节 森田治疗
一、森田治疗概述
二、森田治疗的理论
三、住院时森田治疗的操作方法
四、门诊森田治疗
五、森田疗法治疗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实践
六、治疗方法的选择原则
第七节 多萨治疗
一、多萨治疗的一般概述
二、多萨治疗的实施
第八节 自我控制的方法
一、自我控制的概念
二、自我控制是儿童心理障碍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三、自我控制的特点
四、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五、与注意过程的关系
六、动量效应
七、疲乏训练
八、通过实践加强发展
九、自我控制的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感觉统合治疗
第一节 感觉统合治疗概述
一、感觉统合治疗的一般概念
二、感觉统合治疗的原则
第二节 感觉统合治疗的应用
一、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评估
二、感觉统合治疗的实施
参考文献
第六章 音乐治疗
第一节 音乐治疗的定义和历史
一、音乐治疗的定义
二、音乐治疗的发展史
第二节 音乐治疗的流派
一、精神分析音乐治疗
二、奥尔夫音乐治疗
三、诺道夫-罗宾斯“创造性音乐治疗”
四、引导想象音乐治疗
第三节 音乐治疗的形式
一、接受式音乐治疗和主动式音乐治疗
二、个别和团体音乐治疗
三、音乐治疗的步骤
第四节 音乐治疗在儿童中应用
一、音乐治疗在ADHD儿童中的应用
二、音乐治疗在孤独症儿童中的应用
三、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七章 游戏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游戏治疗的发展历史
三、游戏治疗的功能
四、游戏治疗的适应证
第二节 游戏治疗的原则和技巧
一、基本概念
二、治疗原则与目标
三、游戏治疗技巧
四、游戏治疗的设置
第三节 认知行为游戏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游戏室设置与玩具
三、治疗过程与治疗方法
第四节 格式塔游戏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治疗过程
第五节 亲子游戏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治疗适应证
三、治疗目标
四、父母培训模式
五、家庭亲子游戏的安排
六、兰德雷思的十周培训模式
第六节 沙盘游戏治疗
一、基本概念
二、沙盘游戏治疗的原则
三、沙盘游戏治疗过程
四、沙盘的主题与分析
五、沙盘游戏室的设置
六、沙盘游戏治疗师的素质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康复和社会技能训练
第一节 伴随肢体残疾儿童的康复
一、运动治疗
二、作业治疗
三、文化教育
第二节 儿童社会技能训练
一、儿童社会技能训练的意义
二、社会技能分类和构成要素
三、儿童社会技能评估
四、儿童社会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儿童进食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婴幼儿喂食障碍
一、喂食过程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诊断
四、常见的婴幼儿喂养障碍及其治疗
第二节 神经性厌食的诊治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评估与共病
四、鉴别诊断
五、典型案例
六、治疗
七、预后
第三节 神经性贪食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共病
四、鉴别诊断
五、典型案例
六、治疗
七、预后
第四节 异食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儿童排泄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儿童遗尿症
一、排尿的生理过程
二、儿童控尿机制的发育
三、流行病学资料
四、分类
五、病因及发病机制
六、临床表现
七、诊断
八、治疗
九、预后
第二节 儿童遗粪症
一、排便的生理
二、流行病学资料
三、分类
四、病因及发病机制
五、临床表现
六、诊断
七、治疗
八、预后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抽动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特征
一、自然病程
二、临床表现
三、流行病学特点
第三节 病因与病理过程
一、TS的遗传学研究
二、TS神经解剖学研究
三、TS神经生化研究
四、TS的免疫因素与感染
五、围产期因素
六、TS病理模型与发病机制的研究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指征
二、诊断要点
三、鉴别诊断
第五节 治疗与预后
一、支持、教育和心理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饮食调整和环境治疗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儿童青少年睡眠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睡眠的生理解剖
二、正常的生理睡眠
三、儿童各年龄阶段睡眠结构变化特点
四、睡眠障碍分类
第二节 夜醒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三节 磨牙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四节 夜惊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五节 梦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六节 睡行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七节 失眠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八节 嗜睡症
一、嗜睡症的原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九节 睡眠-觉醒节律障碍
一、基本认识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十节 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
一、病理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十一节 时差综合征
一、概述
二、病理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十二节 发作性睡病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十三节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一、概述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十四节 Kleine-Levin综合征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儿童学习心理与障碍的治疗
第一节 儿童学习心理概述
一、关于学习的界定
二、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与技术
一、强化原理与技术
二、信息加工原理
三、建构主义学习论
第三节 学习困难儿童的界定与类型
一、学习障碍(LD)的界定
二、学业不良的界定
三、差生的界定
四、学习困难儿童类型
第四节 学习困难儿童诊断与鉴别
一、诊断的含义和意义
二、鉴别
三、诊断对象的材料收集
四、诊断的具体方法
第五节 学习困难儿童干预一般策略
一、学习困难儿童干预概略
二、行为问题干预
三、基于PASS理论的阅读促进方案
第六节 语文学习困难辅导
一、拼写困难辅导
二、阅读困难辅导
三、书面语言困难辅导
第七节 数学学习困难辅导
一、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特征与类型
二、数学学习困难的诊断
三、数学学习困难儿童的辅导策略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儿童心身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儿童肥胖症
一、概述
二、病因
三、肥胖的病理生理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
第三节 神经性呕吐
一、概述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五、治疗
第四节 儿童高血压
一、病因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第五节 儿童哮喘
一、概述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哮喘的治疗
六、GINA中有关儿童哮喘及婴儿哮喘的内容
七、心理治疗
第六节 儿童糖尿病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诊断及分型
四、临床表现
五、治疗
第七节 疼痛
一、常见临床类型
二、临床评估
三、诊断
四、治疗
五、随访
参考文献
第十五章 儿童心理发育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原则
第二节 儿童孤独症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后
第三节 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的治疗
一、儿童言语发育过程
二、儿童语言发育过程
三、病因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第四节 特定性运动技能发育障碍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儿童行为障碍的治疗
第一节 一般行为障碍的治疗
一、吸吮拇指
二、咬指(趾)甲
三、儿童攻击行为
四、儿童退缩行为
五、过度依赖行为
六、儿童嫉妒行为
七、儿童暴怒发作
八、儿童屏气发作
九、拔毛发癖
十、恐惧
第二节 夹腿综合征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三节 对立违抗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六、治疗
七、预防
八、预后
第四节 品行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预防
七、预后
参考文献
第十七章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改变
二、遗传因素
三、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四、神经发育异常
五、家庭和心理社会因素
六、其他
第二节 临床表现
一、核心症状
二、不同年龄时期的ADHD的临床表现
第三节 共患病
一、对立违抗障碍和品行障碍
二、学习困难及学习障碍
三、焦虑障碍
四、抑郁障碍
五、双相障碍
六、发育性协调障碍
七、物质滥用
八、抽动障碍
九、情绪自我调节缺陷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病史采集和访谈
二、心理评估
三、诊断性访谈
四、诊断标准
五、不同年龄阶段ADHD的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综合性诊断
第五节 药物治疗
一、中枢兴奋剂
二、盐酸托莫西汀
三、抗抑郁剂
四、α-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五、共患病的治疗
六、药物的联合应用
第六节 非药物治疗
一、心理治疗
二、其他治疗方法
三、综合治疗
第七节 预后
参考文献
第十八章 儿童情绪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一、流行病学研究
二、病因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后
第二节 儿童广泛性焦虑症
一、流行病学研究
二、病因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
五、治疗
六、预后
第三节 儿童恐惧症
一、概述
二、病因学研究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共病
六、病程和预后
七、评估
八、治疗
九、总结
第四节 儿童社交恐惧症
一、概述
二、病因学研究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共病
六、预后
七、评估
八、治疗
九、总结
第五节 学校恐惧症
一、概述
二、病因学研究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与评估
五、治疗
六、预后
第六节 儿童癔症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
五、治疗
参考文献
第七节 儿童强迫症
一、概述
二、病因
三、临床基本特征
四、诊断
五、治疗
第八节 适应障碍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五、预后
参考文献
第十九章 儿童社会功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儿童依恋障碍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第二节 选择性缄默症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五、预后
第三节 口吃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治疗
五、预后
参考文献
第二十章 儿童期精神病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儿童少年精神分裂症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六、随访、复发处理、早期干预
第二节 儿童心境障碍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五、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一章 受虐待与忽视儿童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
二、儿童虐待与忽视的危险因素
三、干预及预防
第二节 儿童躯体虐待的治疗
一、与躯体虐待发生有关的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和预防
第三节 性虐待的治疗
一、与性虐待发生有关的因素
二、临床表现
三、诊断
四、治疗
第四节 忽视和情感虐待的治疗
一、与忽视和情感虐待发生有关的因素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二章 青少年物质滥用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活性物质的概念和分类
二、临床表现与基本概念
第二节 物质滥用的病因
一、生物学因素
二、青少年物质滥用的原因
三、青少年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与保护因素
四、青少年物质滥用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乙醇滥用与依赖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与识别
三、治疗
第四节 非法药物滥用与依赖
一、阿片类药物
二、苯丙胺类兴奋剂
三、其他非法药物
四、治疗
第五节 镇静催眠药物滥用与依赖
一、临床表现
二、治疗
第六节 烟草滥用与依赖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
三、治疗
第七节 物质滥用与依赖的诊断
一、物质滥用史采集
二、药物依赖的诊断标准
三、药物滥用的诊断标准
第八节 青少年物质滥用的治疗
一、青少年物质滥用的治疗原则
二、药物依赖的治疗方法
第九节 青少年物质滥用的预防
一、预防的基本概念
二、青少年物质滥用预防的策略
参考文献
第二十三章 儿童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
第一节 网络与网络成瘾
一、网络的诞生与成长
二、网络在中国的使用现状
三、合理使用网络
四、网络成瘾的诞生与历史
五、认识网络成瘾的危害
第二节 网络成瘾的表现与诊断
一、网络成瘾的定义
二、网络成瘾的分类
三、网络成瘾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假说
四、网络成瘾的表现
五、网络成瘾的共病
六、网络成瘾的诊断
第三节 对成瘾青少年的治疗
一、心理教育和辅导
二、认知和行为治疗
三、团体心理辅导
四、药物治疗
第四节 对家庭的治疗
一、对孩子的干预
二、对家长的干预
三、家庭治疗
第五节 学校及社会工作者对网络成瘾的干预
参考文献
第二十四章 ADHD儿童管理的医教结合策略
第一节 医教结合的意义、理论基础及工作原则
一、医教结合的意义
二、医教结合的理论基础
三、医教结合的工作原则
第二节 医教结合的国内外现状
一、国外现状
二、国内现状
第三节 ADHD患儿管理的医教结合
一、医教结合的目标
二、ADHD儿童管理的医教结合模式
三、ADHD“医教结合”的启示
参考文献
第二十五章 优生与儿童心理健康
第一节 优生与遗传概述
一、优生学的概念和内容
二、遗传病概述和内容
第二节 遗传与儿童心理健康
一、遗传与精神发育迟滞
二、遗传与精神分裂症
三、遗传与性感性障碍
四、遗传与孤独症
第三节 优生与遗传咨询
一、优生与遗传咨询的指征
二、优生与遗传咨询的步骤
第四节 孕期保健与儿童心理健康
一、胎儿发育的特点
二、孕期保健与儿童心理发育
三、常用产前诊断技术简介
参考文献
第二十六章 儿童心理障碍治疗中的法律问题
第一节 心理治疗中儿童权利的保护
一、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二、法律伦理规范的价值观基础
三、知情同意
第二节 儿童心理问题的保密原则
一、隐私保密和特许证明
二、Tarasoff职责
三、打破隐私保密和保护治疗关系的平衡
四、关于未成年人的隐私保密问题
第三节 正确处理双重关系
一、双重关系的定义
二、精神科医生兼任心理治疗师的双重角色问题
三、关于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双重角色问题
四、医患关系和弃置
参考文献
儿童心理障碍诊疗学是2013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作者杜亚松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儿童心理障碍诊疗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