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兴起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兴起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在深入系统研读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系统考察了20世纪一二十年代中国近代史研究兴起的国际国内学术的与现实的机缘,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入中国及其对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分析总结了三、四十年代两种不同的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形成及其特点和影响等。

内容简介

本书在系统研读中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和发展初期的历史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既有对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初期历史进程的整体性考察,也有对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期刊和近代史专家的具体案例分析,是学术界对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和发展初期历史进行探究的一部有独到之见的学术专著,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近代史学科形成和发展初期的整体面貌。

作者简介

作者蔡乐苏,法学硕士,原任清华大学历史系副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现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与张勇等合著《戊戌变法史述论稿》,撰写有关严复、蒋廷黻等历史人物的学术论文多篇,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毛泽东与二十世纪中国》《中国思想史参考资料集》(民国卷)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丛书说明

上篇 概述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兴起

一、明清档案的发现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兴起

二、新思想、新方法之输入与中国近代史理论模式的确立

三、民族危机推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展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传入与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初步形成

一、辛亥时期唯物论和唯物史观在中国的零散介绍

二、“五四”时期国民党人等对唯物史观的介绍

三、李大钊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在大学开设唯物史观课程

四、“帝国主义论”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三章 两种中国近代史话语的形成

一、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与历史主题

二、两种话语对中国近代史事与人物的不同解释

三、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中国近代历史经验的总结

下篇 个案研究

第四章 政论与史论——《独立评论》与中国近代史知识的起源

一、统一与分裂

二、改良与革命

三、民主与独裁

四、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五、中国与世界

第五章 蒋廷黻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一、蒋廷黻的史学理念

二、蒋廷黻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三、海士、马士对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影响

四、蒋廷黻学术思想之理论基础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兴起是2018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勇。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兴起》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电子书
地方近代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合集。
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电子书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最高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股肱之臣”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本书是“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
近代史学刊(第23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第23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4年卷) 电子书
本书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6年卷) 电子书
本书以实证个案研究为主,有助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