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

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美国社会学会杰出职业生涯奖得主经典之作,博采众学科之长,揭示社会转型的本质。

内容简介

本书认为,只有把历史学家对时间性的复杂理解与社会学家深刻的理论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催生出令人满意的社会理论。在本书中,他透露了这种结合可能是怎样的形态,也展现了如此结合能为哪些议题提供指引,以及此举将如何影响历史学和社会学这两个不同的学科。

作者简介

作者小威廉·休厄尔,芝加哥大学政治学与历史学弗兰克·P.希克森(Frank P.Hixon)杰出贡献教授,著有《法国的工作与革命》(Work and RevolutioiFrance)《布尔乔亚革命的修辞》(A Rhetoric of Bourgeois Revolution)等作品。2020年,休厄尔荣获美国社会学学会比较历史社会学分会首次颁发的杰出职业生涯奖(Distinguished Career Award)。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名家推荐

献词

前言

第一章 理论、历史学和社会科学

历史学与社会科学

历史学家知道什么

社会科学家知道什么

如何展开论证

第二章 社会史及文化史中的政治无意识:曾经的计量历史学家的自白

社会史

文化转向

后福特主义与文化转向

英国和法国的情况

迈向对社会范畴的重构

第三章 三种时间性:迈向一种事件性社会学

目的论时间性

作为社会天文学家的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查尔斯·蒂利和历史的主导过程

西达·斯考切波与实验时间性

事件时间性

特劳戈特的组织假设

基梅尔道夫的多元因果语域

事件性的社会学?

附言:宏观历史与事件时间性

第四章 一种结构的理论:二重性、能动性与转型

结构二重性:吉登斯理论的批判和重建

结构是什么?

结构作为规则

结构作为资源

结构作为图式与资源

图式与资源的二重性

二重结构的转型:超越布尔迪厄的惯习理论

二重性与停滞

为何结构变迁是可能的?

能动性

结构的多样性

语言

国家

资本主义

结论

第五章 文化的(诸种)概念

我们说的文化是指什么?

文化作为社会生活的范畴

文化作为系统和实践

文化的自主性

作为不同意义世界的诸文化

融贯如何可能?

第六章 历史、共时性和文化:反思克利福德·格尔茨的研究

格尔茨和历史学家

共时性的使用

文化体系作为物质事实

文化体系如何变迁

第七章 一种事件的理论:马歇尔·萨林斯的“历史的可能理论”

萨林斯的“历史的可能理论”

何为结构?

单数的结构?

结构仅仅是一种文化范畴吗?

结构和事件

势态的结构与结构的势态

一种历史的可能理论

第八章 作为结构转型的历史事件:为巴士底狱发明革命

作为理论范畴的事件

法国大革命与正常生活的失位

攻占巴士底狱

巴士底狱和革命的概念

巴士底狱的时间性:发明革命

攻占巴士底狱和历史事件的理论

后记

盘算、指号过程(semiosis)和领袖魅力

方法论的教训

第九章 延续的历史和复杂的时间性:1814—1870年马赛码头工人的奇特职业生涯

劳工史的时间性

码头工人的黄金时代

特权的建立和再生产

码头工人特权的生态

码头转型

码头工人的政治

第十章 重塑社会科学中的“社会”:一位阐释主义者的宣言

“社会的”与“社会”的历史与用法

全世界即文本?

衔接问题

超越符号模式?

未预结局问题

“社会建构”的意义

建成环境

尾声:诠释性的量化

参考文献

再版后记

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是2021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小威廉·休厄尔。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的逻辑:社会理论与社会转型》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人口流动与社会融合:理论、指标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按照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研究层次,共分为:基础篇,主要讨论社会融合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维度与指标体系篇,总结了国内外社会融合评估的维度和指标体系构成;研究篇,对国内开展的相关调查、分析方法、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总结。在系统归纳的基础上,本书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简单的点评。
时空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 电子书
本书共分八章,内容包括:社会时空概念的发展与演化、社会科学与时空实证方法、社会时空系统及其数据、空间横截面数据分析、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研究的实例、发展趋势与挑战等。
社会影响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 电子书
本书概述了社会影响评价的基本内容、过程和方法,总结了国内外社会影响评价的一些经验。
社会网络分析:理论、方法与应用 电子书
本书分为八章,分别介绍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社会网络资料类型和收集方法、网络分析的各种技术与方法、社会网络分析的应用等内容。该书通过回顾社会网络分析思想与方法在西方的发展,梳理出其中的主要线索和问题,并结合国内的研究状况进行探讨。
东亚公共性重建与社会发展:以中韩社会转型为中心 电子书
将东亚两大重要经济体的中国和韩国视为东亚社会发展研究重要对象,通过审视两者的发展困境及其经验,认为“公共性”与“社会发展”在本体论和认识论意义上为共生互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