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国民法学大家王利明的民法学专著。
内容简介
民法总则是统领民法典为民法各个部分共同适用的基本规则,也是民法中最抽象的部分。
《民法总则研究(第三版)》在深入把握民法总则国外立法和理论研究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民法总则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对民法中各基本范畴进行了清晰的界定。
这本书对民法基本理论、民事法律关系、民事主体、法律行为制度、代理制度以及时效和期间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就民法总则中一系列重大疑难问题,如民法的性质、基本原则、民事主体的体系、法律行为的建构、代理权的性质、诉讼时效届满的效果等提出了独到见解。
作者简介
作者王利明,1960年2月生,湖北省仙桃市人。1981年获湖北财经学院法学学士学位;198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89年2月至1990年2月,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先后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法学院和哈佛大学法学院进修。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十一届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曾获“中国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第一届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以及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第一届中韩青年学术奖、长江学者等奖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术语表
第一编 民法概述
第一章 民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
第二节 民法的性质和特征
第三节 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四节 民法的历史发展
第五节 民法与商法
第六节 民法和其他法律部门的区别
第七节 民法的渊源
第八节 民法的适用
第九节 民法典的体系
第二章 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原则
第三节 平等原则
第四节 意思自治原则
第五节 公平原则
第六节 诚实信用原则
第七节 符合法律和公序良俗原则
第八节 绿色原则
第三章 民事法律关系概述
第一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
第四节 民事法律事实
第五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特殊内容
第二编 民事主体
第四章 自然人
第一节 自然人的民事法律地位
第二节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第三节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第四节 监护
第五节 宣告失踪
第六节 宣告死亡
第七节 个体工商户和农村承包经营户
第八节 自然人的身份证明和住所
第五章 法人的一般原理
第一节 法人概述
第二节 法人的分类
第三节 法人的设立与登记
第四节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
第五节 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第六节 法人的终止
第六章 营利法人
第一节 营利法人的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 营利法人的组织机构
第三节 营利法人的特殊规则
第七章 非营利法人
第一节 非营利法人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事业单位法人
第三节 社会团体法人
第四节 捐助法人和宗教场所法人
第八章 特别法人
第一节 特别法人概述
第二节 机关法人
第三节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和合作社法人
第四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
第九章 非法人组织
第一节 非法人组织概述
第二节 非法人组织的设立
第三节 非法人组织的财产责任
第四节 非法人组织的解散
第三编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第十章 民事权利
第一节 民事权利概述
第二节 民事权利体系
第三节 民事权利的分类
第四节 民事权利的取得和变动
第五节 民事权利的行使
第六节 民事权利的保护
第十一章 民事义务
第一节 民事义务概述
第二节 民事义务的发展
第四编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制度
第十二章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概述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法律行为制度的演进
第三节 法律行为制度的功能和地位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十三章 意思表示
第一节 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第二节 意思表示的发出和到达
第三节 意思表示的形式
第四节 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十四章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生效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要件
第三节 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
第四节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第五节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六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条件和附期限
第十五章 代理制度概述
第一节 代理概述
第二节 代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第三节 代理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四节 代理的分类
第五节 代理权
第六节 代理权的行使
第七节 代理行为及其效果
第八节 代理权的消灭
第十六章 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
第一节 无权代理概述
第二节 表见代理
第五编 民事责任
第十七章 民事责任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 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 民事责任的分类
第三节 民事责任竞合和聚合
第四节 民事责任的减轻和免除
第五节 侵害英雄烈士等人格利益的民事责任
第六编 时效和期间
第十八章 时效制度概述
第一节 时效的概念和功能
第二节 时效的类型
第三节 时效制度的历史发展
第十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节 诉讼时效概述
第二节 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第三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分类
第四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
第五节 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中止和延长
第六节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效果
第七节 诉讼时效利益的抛弃
第二十章 期间与期日
第一节 期间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除斥期间
第三节 期间的计算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第二版 后记
第三版 后记
民法总则研究(第三版)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利明。
得书感谢您对《民法总则研究(第三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