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

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美学研究刊物,用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研究》集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编辑,朱志荣主编的一部美学研究刊物。该集刊前两辑得到了前辈李泽厚、叶朗、胡经之、曾繁仁、朱立元等老一辈美学家们赐稿支持,在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的反响。续编的《中国美学研究》将继续保持国内外美学名家占重要篇幅的特点,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冲刺CSSCI集刊,在国内外产生持续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中国美学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美学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主要栏目有 “艺术美学” “古典美学”“现代美学”“人物品评”“美学译文”等。

作者简介

作者朱志荣,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美学、文论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艺术美学

文学艺术是虚构想象造型精神游戏

一、20世纪后期非本质主义艺术定义评述

二、《诗书画》艺术边界讨论及其评述

三、虚构想象造型精神游戏

四、媒介

五、游戏规则

六、价值判断

结语:艺术是生活的延续

先秦至宗炳的中国山水审美观念变迁

一、先秦以降关于山水的六种解释路径

二、魏晋时期山水美学与佛家对山水之美的关注

三、“山水质有而趣灵”重要山水美学命题的提出

四、宗炳对山水画之美的理论论证

志托丘园:宗炳的隐居之地及其美学观念的融会*

一、江陵三湖立宅

二、乃下入庐山

三、结宇衡山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审美特性

前言

一、舒伯特生平及他的艺术歌曲

二、浪漫主义音乐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审美特性

四、钢琴伴奏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语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刺绣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一、刺绣图案中观物取象的意象观

二、刺绣图案中善美统一的伦理观

三、刺绣图案中万物有灵的宇宙观

知识、审美与生活

古典美学

论六朝时期的文学观

一、“文学”内涵的丰富与拓展

二、“文学”与文体意识

三、文人:才情的突显

聊斋爱情故事中的现实问题

试论元明杂剧“水浒”故事的叙事嬗变

一、前言

二、元杂剧对于水浒好汉的侠义想象

三、从“聚义”走向“招安”

四、明人对水浒戏的改编与诠释

五、结语

宋明理学“反情还性”的审美境界

一、“反情还性”的内涵

二、“以物观物”的审美特色

三、“反情还性”的审美乐境

小结

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的生成视域解读

一、王夫之之前的情景理论及其现成论视域

二、王夫之情景理论的生成论视域

三、情景的生成带来“妙合无垠”和“情景合一”的审美境界

论《沧浪诗话》“参”的内涵与境界

一、参之取字

二、参之境界

“诗歌的不朽,历史的积淀”

一、绝美时代的回归——“复古”之美

二、永恒之域的探寻——“三不朽”之美

三、艺术之维的诠释——“比兴”之美

现代美学

本体美学与乐教: 中国美学的当代诠释与实践

一、成中英的“本体美学”及其存在界域

二、乐教作为儒家本体美学的实践诠释学

结论:海德格尔的本体诗学——人诗意地栖居

美学课程:走向澄明之境

一、朝向课程的知识内核

二、课程知识的主体建构

三、审美之境的人生亲证

西方美学架构下的东方文化元素

一、对自然美的再认识

二、天才之破格的冒险

三、最深层次的内容是超人类的、宇宙的象征内容

杨花春草的离散书写意象

一、前言

二、遗民、唱和、意象:“爱国诗人”许南英

三、杨花——回首彼岸的离散家国

四、春草——今昔错杂的历史记忆

五、结论

语言艺术与人物审美

一、逃离与追随

二、破碎与完整

三、惊醒与成长

四、拒绝与诱惑

五、结语

试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想象力及其美学意义

一、《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对想象力的描述

二、《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对想象力的描述

三、想象力在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中的作用以及海德格尔的疑难

四、先验想象力与美学建构的关系

“经济非正义”的有限批判与“救出我自己”的无根追求

一、“经济非正义”的有限批判

二、“救出我自己”的无根追求

三、在“控诉”与“同情”间

美学评论

心无旁骛 矢志求真

诗意人生的建构

一、诗意是什么

二、“诗意人类”的依据

三、诗意人类的途径

四、诗意人类的方式

美学译文

尼采的艺术的“形而上学”与“生理学”

结语

黑格尔论艺术与自然

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朱志荣。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美学(第4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四辑。
中国美学(第8辑) 电子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本书是第八辑。
宗教与历史(第九辑) 电子书
上海大学历史系和上海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主办期刊,本册是第九辑。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本书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 电子书
王阳明的美学思想体现了当下存有的明觉良知即为境界,它包含着圆融了道德与审美的三种境界形态——仁境、诚境和乐境,三者各具特色而又相互交融,并以乐境为最高追求。本书拓展了王阳明美学思想研究的维度,阐述王阳明所处的人文世界,考察儒学(道统、功夫论等)流变中的阳明心学,并关注二者的相互影响,试图对阳明美学有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