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美学研究刊物,用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
内容简介
《中国美学研究》集刊是由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华东师范大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研究中心编辑,朱志荣主编的一部美学研究刊物。该集刊前两辑得到了前辈李泽厚、叶朗、胡经之、曾繁仁、朱立元等老一辈美学家们赐稿支持,在美学界产生了较大的的反响。续编的《中国美学研究》将继续保持国内外美学名家占重要篇幅的特点,争取在三五年的时间内冲刺CSSCI集刊,在国内外产生持续产生较大的影响。
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和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内外学术界日益重视。《中国美学研究》旨在立足学术前沿,以现代眼光和方法探讨中国美学的各种问题,拓展和丰富美学研究的内容,开展学术讨论。《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主要栏目有 “艺术美学” “古典美学”“现代美学”“人物品评”“美学译文”等。
作者简介
作者朱志荣,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美学学会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理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理事,上海市美学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美学、文论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艺术美学
文学艺术是虚构想象造型精神游戏
一、20世纪后期非本质主义艺术定义评述
二、《诗书画》艺术边界讨论及其评述
三、虚构想象造型精神游戏
四、媒介
五、游戏规则
六、价值判断
结语:艺术是生活的延续
先秦至宗炳的中国山水审美观念变迁
一、先秦以降关于山水的六种解释路径
二、魏晋时期山水美学与佛家对山水之美的关注
三、“山水质有而趣灵”重要山水美学命题的提出
四、宗炳对山水画之美的理论论证
志托丘园:宗炳的隐居之地及其美学观念的融会*
一、江陵三湖立宅
二、乃下入庐山
三、结宇衡山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审美特性
前言
一、舒伯特生平及他的艺术歌曲
二、浪漫主义音乐
三、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审美特性
四、钢琴伴奏在舒伯特艺术歌曲中占有重要地位
结语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刺绣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一、刺绣图案中观物取象的意象观
二、刺绣图案中善美统一的伦理观
三、刺绣图案中万物有灵的宇宙观
知识、审美与生活
一
二
三
古典美学
论六朝时期的文学观
一、“文学”内涵的丰富与拓展
二、“文学”与文体意识
三、文人:才情的突显
聊斋爱情故事中的现实问题
试论元明杂剧“水浒”故事的叙事嬗变
一、前言
二、元杂剧对于水浒好汉的侠义想象
三、从“聚义”走向“招安”
四、明人对水浒戏的改编与诠释
五、结语
宋明理学“反情还性”的审美境界
一、“反情还性”的内涵
二、“以物观物”的审美特色
三、“反情还性”的审美乐境
小结
王夫之诗学情景论的生成视域解读
一、王夫之之前的情景理论及其现成论视域
二、王夫之情景理论的生成论视域
三、情景的生成带来“妙合无垠”和“情景合一”的审美境界
论《沧浪诗话》“参”的内涵与境界
一、参之取字
二、参之境界
“诗歌的不朽,历史的积淀”
一、绝美时代的回归——“复古”之美
二、永恒之域的探寻——“三不朽”之美
三、艺术之维的诠释——“比兴”之美
现代美学
本体美学与乐教: 中国美学的当代诠释与实践
一、成中英的“本体美学”及其存在界域
二、乐教作为儒家本体美学的实践诠释学
结论:海德格尔的本体诗学——人诗意地栖居
美学课程:走向澄明之境
一、朝向课程的知识内核
二、课程知识的主体建构
三、审美之境的人生亲证
西方美学架构下的东方文化元素
一、对自然美的再认识
二、天才之破格的冒险
三、最深层次的内容是超人类的、宇宙的象征内容
杨花春草的离散书写意象
一、前言
二、遗民、唱和、意象:“爱国诗人”许南英
三、杨花——回首彼岸的离散家国
四、春草——今昔错杂的历史记忆
五、结论
语言艺术与人物审美
一、逃离与追随
二、破碎与完整
三、惊醒与成长
四、拒绝与诱惑
五、结语
试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想象力及其美学意义
一、《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对想象力的描述
二、《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对想象力的描述
三、想象力在纯粹知性概念的图型法中的作用以及海德格尔的疑难
四、先验想象力与美学建构的关系
“经济非正义”的有限批判与“救出我自己”的无根追求
一、“经济非正义”的有限批判
二、“救出我自己”的无根追求
三、在“控诉”与“同情”间
美学评论
心无旁骛 矢志求真
诗意人生的建构
一、诗意是什么
二、“诗意人类”的依据
三、诗意人类的途径
四、诗意人类的方式
美学译文
尼采的艺术的“形而上学”与“生理学”
序
结语
黑格尔论艺术与自然
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是2017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朱志荣。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美学研究(第九辑)》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