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通商口岸切入近代中国风云变迁。

内容简介

本书从1832年英国通过鸦片贸易逐渐侵蚀清末中国开始,叙述了直到1914年的80多年近代史。当时,清政府关闭国门,与西方仅保持了极少的贸易。英国通过鸦片贸易、发动战争,使得东西方的平衡被打破。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打开国门,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

本书以小见大,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展示了租界、通商口岸、海关,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变迁。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主要观察视角来自当时在华洋人的书信、日记、档案,以及主办的报刊等,可以说是通过洋人的视角来揣测、分析西方列强的种种行为动机和逻辑,是非常难得的阅读观察视角。

作者简介

作者罗伯特·毕可思,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历史学教授,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研究中国近代史、英国殖民史多年,曾任香港大学人文学院名誉教授,有多部历史著作问世,

在中国出版的作品有:《帝国造就了我》《瓜分中国》及入围2018年沃尔夫森历史奖的《滚出中国:十九、二十世纪的国耻,如何缔造了民族主义的中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导言

1 不速之客

2 在中国的舞台上

3 林赛的战争与和平

4 模范租界

5 中国——黄金国

6 在帝国心脏的中心

7 内陆地区的梦想

8 沿着海岸

9 周年纪念

10 灭绝

11 历史

缩写

未出版材料与档案材料

致谢

出版后记

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是2023年由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作者[英] 罗伯特·毕可思。

得书感谢您对《帝国的切口:近代中国口岸的冲突与交流(1832-1914)》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近代中国“科学”概念的生成与歧变(1896~1919) 电子书
本成果寻绎了19世纪末来自日本的汉语借词“科学”由外而内地生成中国“科学”概念的全过程,揭示一路走来,“科学”泛化为信仰的缘由。探求近代中国的学术转型与社会变革之间发生的复杂深刻的纠葛。
神与诗:布岱族群交流的想象与重建 电子书
本书通过深描布岱族群重建族群交流传统方式的现象,聚焦于探索这一族群在仪式与日常生活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族群交流的诗性智慧,旨在寻找在现代性语境中族群交流的可能性。案例观察的重点在于阐释桥仪式、侬峝仪式与歌坡活动等三种仪式的族群交流行为。在作者看来,布岱人能在多大程度上重建族群交流的形式与内容,取决于他们如何面对现代性而寻觅自己的诗性智慧。当神性与诗性汇聚成为一股敬畏交流、渴望交流的原动力之时,充满敬畏
古罗马帝国的辉煌 电子书
国家名师赵林教授全新力作,带你读懂罗马史与西方世界。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决战海洋:帝国是怎样炼成的 电子书
没有高明的海洋谋略和高超和智慧,就无法成为一个影响和主导世界的大国,更不可能成为影响和主导人类文明的大国,甚到在激烈而残酷的生存竞争中,有被排挤到边缘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