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解中国丛书)

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解中国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生态脆弱现实下,中国需加速绿色低碳转型,追求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为全球生态安全做贡献。

内容简介

生态脆弱的现实与美丽中国的梦想,意味着距离,展示着方向,凸显着重任。中国的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速度快、规模大、进程长;作为“世界工厂”,资源供给、加工生产、能源消耗、产品消费、废物排放,使得有限的环境承载能力不堪重负。粮食、水、生态、能源、气候、环境的关联安全,敦促中国加速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在节能减排、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消费等领域进展迅速,绩效突出。面对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用生态文明提升和改造工业文明,变征服和改造自然为尊重和顺应自然、变纯然的利润追求为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导向,从根本上转变生产和生活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理解中国》丛书编委会

出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 生态容量的格局与适应

第一节 资源环境的空间格局

第二节 气候容量与气候移民

第三节 顺应自然

第二章 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

第一节 工业文明批判

第二节 生态文明溯源

第三节 生态文明内涵

第四节 生态文明的定位

第五节 对工业文明的否定?

第六节 生态文明建设

第三章 可持续工业化

第一节 工业化进程

第二节 工业化阶段

第三节 规模扩张的空间

第四节 污染治理的范式转型

第四章 和谐城镇化

第一节 城镇化进程

一 城镇化的二元特征

二 城镇化的和谐内涵

三 城镇化转型发展

第二节 可持续与宜居城市

第三节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 谁需要市民化

二 客观认识收益

三 科学分析成本

四 突破利益格局

第四节 城市规划格局

第五节 协同均衡和谐发展——燕郊镇的案例

第五章 资源关联与生态安全

第一节 资源关联

第二节 生态功能定位

第三节 生态退耕

第四节 木桶效应

第五节 生态安全

第六章 低碳能源转型

第一节 消费格局

第二节 能源需求

第三节 能源革命

第四节 转型实践

第五节 转型战略

第七章 经济增长的生态转型

第一节 增长的态势与动力

第二节 外延增长的三重约束

第三节 生态增长

第四节 稳态经济

第八章 生态文明的消费选择

第一节 消费选择的自然属性

第二节 生态公平的消费价值取向

第三节 生态友善的理性消费

第四节 生态文明消费的政策导向

第九章 生态制度创新

第一节 体制创新的动力

第二节 生态红线制度

第三节 生态补偿机制

一 自然增值的生态资产

二 不可再生资源

第四节 生态治理

第五节 生态法制保障

第十章 展望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一节 生态繁荣

第二节 经济稳态

第三节 转型挑战

第四节 实践探索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解中国丛书)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潘家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的环境治理与生态建设(理解中国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环境社会学(第4辑) 电子书
本书是对201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环境社会学研究成果的系统回顾,力求充分呈现学科的研究议题、理论和方法。书中分为四部分,“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主要从理论层面分析我国的环境问题,并探讨环境社会学的发展趋势;“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主要探讨了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的影响机制;“环境抗争与环境运动”讨论了环境抗争与环境运动的动因、方式和策略;“环境治理与绿色发展”主要围绕如何通过环境治理实
南漳县生态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绪论、研究区域概况、生态县建设SWOT分析、生态县建设进展分析、生态环境承载力分析、生态与环境功能区划分、生态产业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保障措施等。
远安县生态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远安县生态、社会、经济现状为基础,比照生态县的指标建设,研究了该地域的生态现状和环境质量,分析了区域生态足迹,划分了生态建设功能区,并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任务。
阳新县生态建设研究 电子书
本书在实地考察、综合调研的基础上,以阳新县生态、社会、经济现状为基础,比照生态县建设的指标体系,研究了该地域的生态现状和环境质量,分析了区域生态足迹,划分了生态建设功能区,并从区域社会协调发展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任务、对策和措施。
管理之路——英国赠款中国小流域治理管理项目纪实 电子书
本书分5个部分:项目概况、目标产出、项目管理、创新探索、影响效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