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价值观(修订版)(理解中国丛书)

中国的价值观(修订版)(理解中国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的价值观》深入分析传统文化,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内容简介

在当今西方推销普世价值的背景下,本书根据十八大精神,提出了中国人根据自身的历史、民族特点,走自己的路,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符合中国人的民族特点,也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中国的价值观》从中国传统社会的价值观念入手,较系统地介绍了儒、墨、道家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流派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条分缕析式的诠释:第二章说明了构建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第三至五章,分别从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制度的价值理念(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社会的价值规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进行诠释。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理解中国》丛书编委会

出版前言

绪言 如何理解中国的价值观

第一章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

第一节 追寻生命内在意义

一 天人合一

二 内在超越

三 修身成己

第二节 关注“群际”与“义利”

一 仁爱、忠孝与贵德

二 和而不同与明分使群

三 义利、公私与群己

第三节 胸怀家国天下

一 贵和少争

二 兼爱非攻

三 协和万邦

四 富国强兵

五 民惟邦本

六 和合大同

第四节 顺应自然天理

一 道法自然、理通万物

二 天行有常、参赞化育

三 物各有宜、贵和有度

四 生生不息、开物成务

第二章 继承与转折:近现代中国的价值观建构

第一节 “救亡图存”中的价值求索

一“师夷长技以制夷”

二“以群为体,以变为用”

三 人权、民权与国权

四 重塑“国民性”的“新文化运动”

第二节 民主革命时期的价值转向

一 社会主义思潮应运而生

二 社会主义价值的“中国式”早期诠释

三 社会主义文明演化的“中国式”理解

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实践

第三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近现代重铸

一 民族意识的觉醒

二 爱国主义的升华

三 中国共产党人对民族精神的光大

第四节 社会主义精神的时代彰显

一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三 民族复兴的道路探索

四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共识

第三章 当代中国国家发展的价值目标

第一节 富强

一 国富民强是百年期盼

二 新中国对富强之路的探索

三 建设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强国

第二节 民主

一 人民的选择,历史的选择

二 广泛而真实的民主

三 让人民享有更广泛的民主

第三节 文明

一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二 传中华文明薪火

三 筑中华文明高地

第四节 和谐

一 和谐是中国文化的本色

二 国家发展离不开社会和谐

三 构建和谐社会

第四章 当代中国社会进步的价值理念

第一节 自由

一 自由是当代中国人的重要价值追求

二 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

三 注重实质自由的实现

四 自由与秩序、美德相统一

第二节 平等

一 人人平等是新中国的一贯主张

二 平等是社会不可或缺的价值

三 人人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第三节 公正

一 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二 实现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

三 公平正义比太阳更有光辉

四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四节 法治

一 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二 科学立法

三 严格执法

四 公正司法

五 全民守法

第五章 当代中国公民素养的价值规范

第一节 爱国

一 爱国是各国永恒的主题

二 爱国是公民责无旁贷的“天职”

三 理性爱国,行动报国

第二节 敬业

一 专心致志以事其业

二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三 在平凡中铸就非凡

第三节 诚信

一 言必信,行必果

二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

三 履约践诺,以诚待人

第四节 友善

一 仁者爱人

二 友善是社会的春风

三 怀友善之心、践友善之行

第六章 当代中国构建和谐世界的价值理想

第一节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提出

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实质

第二节 讲信修睦 协和万邦

一 中国的国际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

二 中国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事务的核心价值观

三 中国的国际观是中国核心价值观在国际关系中的体现

结束语 弘扬核心价值观共圆民族复兴梦

参考文献

关键词索引

后记

中国的价值观(修订版)(理解中国丛书)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韩震。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的价值观(修订版)(理解中国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古建筑摄影(修订版) 电子书
本书共6章,作者将中国古建筑的形式分为宫殿、长城、陵寝、园林、宗教建筑、坛庙、民居、古桥、古城、牌坊、佛塔和石窟等十余种类型,他对于这些古建筑的拍摄方法进行了梳理。本书还对拍摄古建筑的摄影器材、构图、用光、色彩等技术环节进行了讲解。作者对古建筑的细节拍摄和如何拍出具有创意的摄影作品提供了指导。作者还介绍了8种类型的国外古建筑的拍摄方法。
基于理解的数学教学 电子书
“理解”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交流研讨中经常使用的词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学生的学习总是停留在记结论、记公式、套用一些解题的方法上,对知识的理解很浅薄,并不深入,看不到知识的本质,没有形成自己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而部分教师也认为:只要在课堂上把所讲授的内容解释清楚了,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够理解并掌握知识,把课本的知识以结论的形式尽快地让学生接受作为追求的目标,试图通过大量的
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修订版) 电子书
把科举停废与整个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思考,纠正你对废科举的偏差误解。
课程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中国教育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首先对课程评价的理念、模型和该领域的发展进行回顾,对当前国际课程评价项目和主要国家的课程评价实践进行比较。其次,从混合方法论的视角出发,对课程评价的方法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实际,从可测量的视角出发,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评价模型。最后,以小学数学学科为例,将所构建的课程评价理论模型进行具体操作化,实现对我国小学数学课程从宏观到微观层面的逐层测量和运作机制模型的探索,并进行相应的
价值观学习的情感基础研究 电子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项目“青少年价值观学习的情感基础研究”研究成果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成果,本书直面当代儿童青少年的成长需要和学校价值观教育现状,基于情感教育理论观点和旨趣,对价值观与人的关系进行社会历史考察,立论“情感是价值观形成的基础”这一命题。据此提出价值观教育的“学习者立场”,并由此启发学校在课堂教学、教师素养、教育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基于情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