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部对费孝通学术思想、治学风格等内容进行研究的论文集。
内容简介
全书主要内容包括:社会学中国学派的早期探索,费孝通的学术观,费孝通的治学方法和学术风格,费孝通对中国社会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研究和贡献,费孝通关于知识生产的基本方法,以及他提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16字箴言的时代背景和思想逻辑,等等。
本书内容的研究与探索,充分凸显了费孝通先生作为中国社会学的早期代表人物和中国社会学恢复时期的领衔人在社会学思想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作者简介
作者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决策咨询部副主任。长期从事社会发展政策、公共政策、发展战略研究。出版了《志愿服务在中国》《志愿活动研究:类型、评价与管理》《走向21世纪的社会问题》《中国社会建设:战略思路和基本对策》《社区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等二十多部图书。在《人民日报》《瞭望周刊》《宏观经济管理》等发表了论文三百多篇。主持国家有关部委委托课题、国际组织课题数十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恩师费孝通
导言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
第一篇 面向中国实际的问题意识
第一章 瑶山调查:立下中国社区研究的基石
一、立下中国社区研究的基石
二、《花蓝瑶社会组织》的主要研究方法
三、《花蓝瑶社会组织》资料安排方法
第二章 费孝通与“现代中国社会学派”
一、“现代中国社会学派”:时代背景与学术共同体
二、国际社会学与“现代中国社会学派”
三、费孝通在“现代中国社会学派”创立时期的研究与思想
第三章 文化自觉:“十六字箴言”
一、“十六字箴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中国故事
二、费孝通“十六字箴言”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启示
第二篇 构建蕴含中国文化底蕴的学科话语体系
第四章 “社区”概念:中国社会和文化底色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术界对“社区”概念的研究回顾
二、20世纪30—40年代中文“社区”概念的由来
三、20世纪30—40年代Gemeinschaft和community在中国的传播及不同认知路径
四、新中国成立后“社区”概念使用情况
第五章 社区研究:“共同体”的逻辑演进
一、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思想脉络
二、共同体思想产生和发展的理论逻辑
第六章 《乡土中国》:国内经验与国际视角
一、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蹉跎岁月
二、在拓展国际交流空间中不断深化对社会的认识
三、在铸造新的学术共同体中形成新的思想
第七章 时空认知: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
一、社会结构的时间和空间认知
二、构建“通论”方法的时空特征
第八章 社会整体观:社会与文化
一、社会人类学家视野中的社会与文化
二、在践行“志在富民”的学术信念中形成的社会观
三、探索“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观
四、在探索中华民族现代化问题过程中把社会与文化融为一体
第三篇 服务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学科目标
第九章 “我是从食粮”:真正的学术是有用的知识
一、不为研究而研究
二、给政策制定提供正确详尽的事实
第十章 志在富民:城乡协调发展
一、始终把改善农民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真正把产业发展和解决就业作为城镇化的基础
三、不断发挥市场在城镇化体系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
四、“有工则富,无商不活”
五、“小城镇、大问题”
六、发展模式与区域体系
七、“两个市场,左右开弓”
八、“共同富裕,协调发展”
第十一章 美美与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用学术来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二、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跋 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费孝通和中国特色社会学是202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丁元竹。
得书感谢您对《费孝通和中国特色社会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