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依据实证研究得出的儿童人格结构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育活动,并进行教育现场实验,提出中国化的教育模式。
内容简介
本书在以往十多年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词汇学方法和教师自由描述,对3~15岁儿童青少年人格结构进行质化研究,构建了中国儿童青少年人格特质词汇表。在质化研究基础上,编制测量幼儿、小学生、初中生人格的教师评定问卷,分别确立其人格结构模型。
采用群组序列设计,运用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统计,对儿童青少年进行追踪研究,探求其人格的横向和纵向发展特点。采用现代化手段和先进的统计方法,探讨了生理、气质、父母共同养育、社会关系、社会文化对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综合影响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
依据实证研究得出的儿童人格结构确定培养目标,依据儿童人格发展的特点选择载体设计教育活动,并进行教育现场实验,构建出促进中国幼儿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运用系统家庭箱庭疗法对父母消极共同养育的儿童青少年的人格进行干预,效果良好。
作者简介
作者杨丽珠,1944年5月生于大连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专业。现任辽宁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带头人。兼任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辽宁省心理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省部级课题30多项,已出版著作、教材18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全国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辽宁省政府授予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3项),荣获辽宁省省级优秀专家、辽宁省攀登学者、国务院授予的“全国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章 幼儿人格的结构与评估
第一节 构建幼儿人格描述词表
一、幼儿人格特质形容词收集的必要性
二、幼儿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收集
三、幼儿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归类与编码
四、幼儿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的建立
第二节 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与人格结构的构建
一、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三、幼儿人格结构的构建
附录
第二章 小学生人格的结构与评估
第一节 构建小学生人格描述词表
一、小学生人格特质形容词收集的必要性
二、小学生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收集
三、小学生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归类与编码
四、小学生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的建立
第二节 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与人格结构的构建
一、小学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三、小学生人格结构的构建
附录
第三章 初中生人格的结构与评估
第一节 构建初中生人格描述词表
一、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收集的必要性
二、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的收集
三、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的归类与编码
四、初中生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的建立
第二节 初中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与人格结构的构建
一、初中生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的编制
二、问卷的信度、效度检验
三、初中生人格结构的构建
第四章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特点
第一节 3~5岁幼儿人格纵向发展特点
一、幼儿人格发展的群组序列追踪设计
二、幼儿人格发展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
三、幼儿人格发展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四、幼儿人格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点
第二节 6~12岁小学生人格纵向发展特点
一、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群组序列追踪设计
二、小学生人格发展的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分析
三、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四、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年龄与性别特点
第三节 13~15岁初中生人格横向发展特点
一、亲社会性维度发展特点
二、智能特征维度发展特点
三、认真自控维度发展特点
四、外倾性维度发展特点
五、情绪稳定性维度发展特点
第五章 生理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幼儿自我控制的脑电特征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假设
三、研究方法
四、结果分析
五、讨论
六、结论
第二节 幼儿自豪识别加工的时间过程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六章 气质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幼儿气质情绪性对其自尊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节 幼儿气质对其自信心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小结
五、结论
第七章 父母共同养育与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父母共同养育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节 父母共同养育对初中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
四、分析
第八章 社会关系与儿童人格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幼儿同伴接纳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二节 幼儿教师期望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节 小学生同伴接纳与友谊质量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四节 小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期望对其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九章 社会文化与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的关系
第一节 中澳父母教育价值观、育儿风格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理论研究
二、中澳父母教育价值观的跨文化比较
三、中澳父母育儿风格的跨文化比较
四、中澳父母育儿风格与幼儿人格关系的跨文化比较
五、总的讨论
第二节 蒙古族和汉族父母教育价值观、教养方式对小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第三节 儿童青少年文化自我观念及其发展特点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综合讨论
第十章 综合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第一节 贝叶斯网络的概念、构建方法与应用
一、贝叶斯网络的概念
二、贝叶斯网络及相关模型
三、贝叶斯网络构建人格模型的优势
四、贝叶斯网络的应用
第二节 综合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一、研究方法
二、构建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贝叶斯网络模型
三、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贝叶斯网络模型的讨论
四、小结
第十一章 幼儿健全人格的培养
第一节 构建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目标
一、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目标确定的依据
二、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总目标
三、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年龄阶段目标
第二节 设计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实验游戏库
一、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实验游戏库设计目的
二、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实验游戏库设计程序
三、培养幼儿健全人格的实验游戏库案例解析
第三节 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发展的现场教育实验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结论
五、教育建议
附录
一、小班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游戏活动案例
二、中班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游戏活动案例
三、大班幼儿健全人格培养的教学游戏活动案例
第十二章 对父母消极共同养育的儿童青少年人格的干预
第一节 消极共同养育家庭的特征及其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一、父母消极共同养育研究的历史
二、消极共同养育的影响因素与特征
三、消极共同养育对儿童青少年的影响
第二节 对父母消极共同养育的儿童青少年家庭的干预实验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
四、讨论
五、结论
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心理学家文库)是2014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丽珠。
得书感谢您对《儿童青少年人格发展与教育(中国心理学家文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