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英国经典心理咨询入门书,1997年畅销至今★如果你不知道该不该去看心理医生,请先看看这本书★将心理知识完美融入故事情节,解析20多个心理学专业名词、展现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媲美《自卑与超越》,比《自卑与超越》更好读★2小时轻松读完,真正零基础、无压力的心理入门书★演绎10次心理咨询全过程,见证疗愈与改变的发生★被译成6种语言,英国亚马逊五星评分,至今长踞心理咨询、心理教育图书榜单★超级硬核,凝聚作者20多年心理学研究及临床咨询的专业经验★超级治愈,帮助大众读者战胜抑郁和自卑,积极快乐地生活★超级有用,帮助专业读者学习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咨询技巧,自助助人★轻巧便携,用纸优质,环保护眼★入选豆瓣2020年度读书榜单、入围《新京报》2020年度阅读推荐榜单、荣获2020书业评选“年度生活类图书”
内容简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为了向大众读者普及心理学知识,告诉大家心理咨询是怎么一回事,作者借用了英国文学经典《柳林风声》的故事主角,让蛤蟆先生和他的朋友们再次登场,演绎了这个关于心理咨询的故事。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这是一位心理治疗师的回忆录,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在这个小小的密闭空间里,人们会展现出真实、脆弱的一面;也是在这里,人们获得了陪伴和倾听,也获得了宝贵的觉察、成长与改变。
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四个来访者的故事,他们是:
一个四十多岁、事业成功、自以为是,认为身边所有人都是蠢货的好莱坞制片人;
一个三十多岁、刚刚新婚就被诊断出患有绝症,时日不多的大学女教师;
一个六十九岁、离过三次婚,感觉孤独绝望,声称生活再不好转就要在七十岁生日当天自杀的老太太;
一个二十多岁、有原生家庭创伤和酗酒问题,在爱情中频频受挫的姑娘。
同时,书中还有第五个寻求帮助的人,那就是治疗师自己。她是一个单身的职场妈妈,四十多岁时遭遇失恋,几乎崩溃。有朋友对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于是她也给自己找了一位心理治疗师。当她切换到来访者的位置,坐到另一位心理治疗师的沙发上诉说自己内心的脆弱与悲伤,就更能感受到心理治疗为何具有治愈和改变的力量。
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让我们发现:无论身份背景有多相异,人类面对的烦恼其实都相通——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都是我们身而为人必须共同学习面对的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遭遇的切肤之痛和生命困境,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找到希望。
作者简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罗伯特·戴博德(Robert de Board),毕业于剑桥大学赛尔文学院,曾任教于英国亨利商学院,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他的两本专业著作《咨询技巧》和《组织的心理分析》都是英国畅销的心理学类教科书。本书是他极为著名和畅销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
译者
陈赢,上海外国语大学社会语言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现任上海师范大学英语系讲师。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洛莉·戈特利布(Lori Gottlieb):1966年出生于洛杉矶,美国知名作家和心理治疗师。她为《大西洋月刊》撰写的 “亲爱的治疗师”专栏备受读者欢迎,她的TED演讲是2019年播放率高的十大演讲之一。她经常作为心理健康话题的专家,出现在《今日秀》《早安美国》等电视和广播节目中。凭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书,她已成为《纽约时报》《时代》《出版人周刊》等媒体热推的畅销书作家。
译者
张含笑:资深广告人,自由撰稿人、专业译者。
章节目录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第一章 整个人都不太好
第二章 挚友前来相助
第三章 初见咨询师
第四章 抑郁的原因
第五章 成长的寓言
第六章 探索童年
第七章 愤怒的表现
第八章 意外访客
第九章 秘密协议
第十章 午餐聚会
第十一章 蛤蟆先生的选择
第十二章 说出人生故事
第十三章 人生坐标与心理游戏
第十四章 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第十五章 最后一次面谈
第十六章 道别与新生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是2020年由上海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英]罗伯特·戴博德,[美]洛莉·戈特利布。
得书感谢您对《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