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媒体营销:定义、模型、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对业界热议的“全媒体营销”理论概念进行了界定,并以“互动信息平台”与“大数据”作为全媒体营销的两大核心基座,从“需求”满足的角度出发,初步构建起该营销理论的模型。对于我国媒体、营销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与从业人员,相关专业在校学生乃至对营销感兴趣的读者来说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读物。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热问题,冷思考
导论:全媒体营销的反思与建构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背景
一、广告主营销需求的变化
二、营销传播学界已经意识到了构建新的营销模型的必要性
三、长期的追踪性研究为本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第二节 前人研究与文献综述
一、全媒体以及媒介融合的相关理论研究
二、关于消费者及受众的相关理论研究
三、关于营销理论发展及相关理论模型的研究
四、关于数据学、数据科学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本研究的核心价值与突破
一、本研究的突破
二、本研究的不足
第一章营销科学化与体系化的实现
第一节 需求是营销的核心
一、需求与营销概念紧密相连
二、营销理论是伴随着对需求的探知而不断完善、成熟的
第二节 营销调研:探知需求,保证营销的科学性
一、营销调研的概念与意义
二、营销调研与数据有着紧密的联系
第三节 消费者洞察:验证需求信息,巩固营销科学性
一、消费者洞察概念中的两个要点
二、消费者洞察的方法与运用
三、消费者洞察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传统营销的科学化和体系化存在被打破的可能性
二、海量数据的现实冲击了传统营销的科学性
三、营销传播环境的变化动摇了传统营销的体系
第二章传播环境的变化给营销带来的冲击
第一节 传播工具的变化:媒介融合与全媒体
一、网络融合:全媒体信息发布
二、终端融合:全媒体业务接收
三、内容融合:全媒体内容生产
四、产业融合:传媒产业的跨界融合发展
第二节 传播对象的变化:受众的碎片化与重聚
一、受众的碎片化已经成为事实
二、受众重聚的趋势出现,但无法被传统营销传播体系所把握
第三节 传播秩序的变化:平台化
一、传播秩序的基础要素
二、全媒体融合环境中原有传播秩序的变化
三、平台化传播秩序的重要特征
四、传播平台化在业界的重要表现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满足多元传播角色的信息传播需求
二、融合多元化的信息传播介质
三、满足信息传播中的即时互动
四、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平台带来的新的匮乏
第三章全媒体营销模型的建构
第一节 全媒体营销模型建构的两大要素
一、大数据与互动信息平台将是解决营销冲击的重要因素
二、互动信息平台在全媒体营销模型中的运用
三、大数据技术在全媒体营销模型中的运用
第二节 全媒体营销的核心理念及特征
一、利用互动信息平台承载互动化的传播模式
二、重塑消费者(受众)的角色
三、打造动态数据库
四、在用户隐私保护与数据使用当中找到平衡点
第三节 全媒体营销模型的基础架构及建构方法
一、互动信息平台上的两大数据信息来源
二、多样化的数据信息获取方法
三、构建并利用多样化的动态数据库
四、交叉利用动态数据库形成各种需求信息集群
五、制定并执行营销传播策略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提出了互动信息平台的概念,以此承载全媒体融合环境中的互动传播模式
二、在大数据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动态关联数据库的理念
三、解决了在全媒体融合的环境下重新实现营销精准性的问题
四、充分借鉴了现有营销理论与模型的思路,具有一定的融合性和可拓展性
第四章全媒体营销理论的可行性验证
第一节 营销传播学界研究者的探索
一、关于大数据运用的研究还缺乏体系化成果
二、对于提升消费者营销参与性的研究没有转化为现实
三、意识到构建全新传播系统的必要性并开启对传播平台的研究
第二节 营销传播机构在全媒体融合环境下的实践与探索
一、基于消费者研究的营销模型的变化
二、对于数字化传播手段的积极利用和创新
三、数据库与大数据技术的探索及创新
四、营销业务与机构组织架构的调整
五、探索价值评述
第三节 媒体机构在全媒体融合趋势下的实践与探索
一、数字化信息生产平台: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
二、数字化的多媒体分发与传播平台
三、复合化、精准化的营销平台:重构媒体的商业模式
第四节 本章小结
一、为互动传播模式找到了现实的载体
二、让大数据技术能够切实地运用于营销模型当中
三、构建了一个适应新的环境与需求的营销模型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报纸、期刊类文献
二、著作类:
后记
全媒体营销理论及其模型的建构是2015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刘珊。
得书感谢您对《全媒体营销理论及其模型的建构》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