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中前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掠影

变中前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掠影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与思想的学术评论文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一书的修订本,所收主要是作者在2年前所写几年文字中与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相关的文化与学术评论。

此次修订,删去了全部正论式的长文,补入了《东风与西风》以及《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修订版中删落的几篇评论文字,体裁更一致。

第一部分试图揭示一些在我们近代史言说中被误解甚或被遮蔽的内容,以及一些历史现象怎样在有意无意之间就被误读。第二部分以书评为主,所评书籍未必是精心挑选,却也希望从所评之书提示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向,故评论中适当偏重学术典范、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等方面的问题。第三部分从广角撷取近年学术的片断。

大致有些类似以广角镜头摄像,看得宽也拉得近,撷取的是二十世纪学术中与我们同在的一些具体片断,希望能以小见大。同时针对新时势影响下学界一些自觉或无意识的表现,提出个人的反思。

作者简介

作者罗志田,1952年生,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1998)、《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1999)、《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2001)、《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2001)、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2001年)、《国家与学术:清季民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2003)、《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文化与学术》(2003)、《近代中国史学十论》(2003)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新序

上编 模糊了的近代史

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发展的时空不同步现象

物质救国:走向“文明”的康有为

国家与世界:五四时代读书人的徘徊

日记中的民初思想、学术与政治——20世纪20年代一位学人的观察

回忆也可是诠释:历史记忆与历史真相

从历史记忆看陈寅恪与乾嘉考据的关系

历史记忆中抹去的五四新文化研究——介绍伍启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概观》

“诗史”倾向及怎样解读历史上的诗与诗人

中编 史学发展的走向

浅言史学书评

介绍《章太炎的思想》

收拾一地碎散的文辞——评杨国强《晚清的士人与世相》

音乐与史学:晚清学术的多旋律并进——评介彭明辉《晚清的经世史学》

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

史论选本的近代与现代

乾嘉传统与20世纪90年代中国史学的主流

多元开放的学术对话

下编 社会视野下的学术

文化评论与中西文化异同——《东风与西风》初版序

“东方主义”与“东方学”

经济学挑战什么“历史[学]”?

文章与钱今昔谈

学者的大众化:民族主义感言

“话语权势”下的学术“与国际接轨”

学术研究的游击战倾向

功夫在诗外?——学术刊物的社会定位与编辑的苦衷

假作真时真亦假——也说文字表述与文本解读

变中前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掠影是2015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志田。

得书感谢您对《变中前行: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掠影》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大河文明的擅变与可持续发展 电子书
本书从开幕式致辞、主旨论坛、分论坛一、分论坛二、大河专家特别供稿、大河成果和媒体聚焦等七个方面全景再现论坛盛景的同时,也总结归纳了论坛所获。
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寻脉 电子书
本书从导向、示范、约束和惩戒等社会风习变迁影响要素的研究视角,系统论述了晚清时期、民国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初期、90年代至今的社会风习的表征、成因及演变趋势,着重梳理百年中国社会风习变迁的基本脉络、动力和规律,强调导向的权威性、示范的褒贬性、约束的广泛性、惩戒的严肃性,旨在为凝聚社会共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提供参考。
思变与应变: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实政改革(1895~1899) 电子书
本书研究了1895~1899年清政府主导下的各种改革的经过和结果。
镜像中的历史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15年22篇长短文,展示了从社会史、心性史(记忆研究)、概念史三个角度切入历史的可能性。
学者的本分:传统士人、近代变革及学术制度 电子书
本文集以中国传统士人的气节与传统行政权力下的尊师重道为切入点,论及近代以来的时风、士风与学风,类比西方学术制度与自由思想之形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