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物理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文科物理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讲给文科生的物理通识作品。

内容简介

本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青年,作为提高文化素养的普及性读物;如果用作大学通识课教材,教员上课时可以参照其框架和基本内容,再加补充发挥;或者预先指定学生阅读某些章节,上课时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把《文科物理十五讲》系作为参考教材。

作者简介

作者吴宗汉,1939年生,1956年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任东南大学物理系教授,应用静电研究所所长,先后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上智大学、法国Poitiers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被授予东南大学教育学有突出贡献奖、吴健雄-喜家骝奖、宝钢教育基金奖等,多次承担国家、省部级自然科学项目,主编、参编了《物理学概论》《功能材料辞典》及面向中学生的科普系列丛书多册,在国内首批开设大学文科物理课程,并首先建立了大学文科物理考评体系,试题库等配套的教学体系。近年来更活跃在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行列中,任深圳豪恩电声公司,中外合资云顺电子器件公司,中日合资泰州石冢感应电子公司等企业的技术顾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编审委员会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前言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第一批选目(52种)

第一讲 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

1.1 人类在宇宙空间中的位置

1.1.1 速率法测量距离

1.1.2 反射法测量距离

1.1.3 三角视差法测量距离

1.1.4 光学法测量距离

1.2 人类在时间中的位置

1.2.1 时间的间接估算

1.2.2 利用放射性计测时间

1.2.3 利用陨石计测太阳系年龄

1.2.4 利用光推算星体年龄

1.2.5 宇宙的历史

1.3 现实社会中的人类

1.4 有限资源、有限地球环境制约下,人类历史进步的新思考

第二讲 物理学发展史上的首次大综合及物理学发展初期的几种思辨方法介绍

2.1 中世纪宗教势力的专横与亚里士多德经院主义哲学体系的禁锢

2.2 物理学初始发展时期的几种思辨方法

2.2.1 悖论的思辨方法

2.2.2 理想实验——理性思维与实验检验相结合的方法

2.2.3 牛顿力学建立与机械观的形成

2.3 天体运动的日心说和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2.3.1 地心说与日心说

2.3.2 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2.3.3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

2.4 牛顿力学的发展及其哲学思考

第三讲 作为科学基础的牛顿力学

3.1 质点运动学

3.2 质点动力学

3.3 力的时间和空间累积效应

3.4 动能定理 功能原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

3.5 刚体的运动

3.6 力学中的守恒定律与对称性

3.7 振动与波动

3.8 牛顿力学的方法论及其哲学思考

第四讲 热学与能源工程

4.1 热学发展简史

4.2 热力学物理基础

4.2.1 几个基本物理概念

4.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4.2.3 气体状态方程与等值过程

4.2.4 循环过程与卡诺循环

4.2.5 热力学第二定律

4.3 “热寂论”问题

4.4 能源工程

4.4.1 机械能间的转换工程

4.4.2 热能和机械能间的转换

4.4.3 化学能源的利用

4.4.4 电能变为其他能

4.4.5 光能变为其他能

4.4.6 核能

第五讲 自然界的秩序和方向性

5.1 可逆与不可逆

5.2 熵的微观讨论及推广

5.3 耗散结构理论

5.3.1 耗散结构理论

5.3.2 耗散结构中熵的变化问题

5.3.3 耗散结构形成的条件

5.3.4 耗散结构理论的一般意义

5.3.5 时间箭头的讨论

5.3.6 熵概念的深化与发展

5.3.7 熵理论的深化和演化

第六讲 近代科学的重要基础

6.1 电磁学发展的轨迹

6.1.1 “天上”与“人间”和“定性”与“定量”

6.1.2 “静”与“动”的电磁互生

6.1.3 伟大的综合——电磁场理论的建立

6.1.4 从局域于电路到辐射向空间

6.2 电场与磁场的基础知识

6.2.1 静电场

6.2.2 磁场

6.3 电磁感应与电磁波

6.3.1 电磁感应基本定律

6.3.2 动生电动势与感生电动势

6.3.3 电磁场方程与电磁波

6.3.4 作为物质一种形态的电磁场

第七讲 信息科学的进步

7.1 电子工程发展的新潮流

7.2 个人计算机与网络

7.2.1 个人计算机(微机)的应用和发展

7.2.2 网络技术的发展

7.2.3 互联网网络和社会

7.2.4 下一代的互联网

第八讲 物理学发展中的革命风暴

8.1 引言

8.2 相对论简介

8.2.1 伽利略相对性原理和坐标转换

8.2.2 迈克耳孙实验与洛伦兹解释

8.2.3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

8.2.4 广义相对论提出的问题

8.3 量子论的产生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8.3.1 量子论的产生

8.3.2 原子光谱的规律

8.3.3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

8.3.4 量子力学的发展

第九讲 新世纪对材料科学提出的挑战和期望

9.1 材料科学是科学创新的基础

9.2 材料工程中几种常用材料的介绍

9.2.1 金属材料( metallic materials)

9.2.2 无机材料( inorganic materials)

9.2.3 有机材料( organic materials)

9.2.4 几种特殊功能材料

9.3 材料的复合化

9.3.1 复合材料( composite materials)

9.4 结构材料

9.5 特殊用途材料

9.5.1 能源相关的材料

9.5.2 环境保护相关的材料

9.5.3 与信息通信相关联材料

第十讲 子核与基本粒子

10.1 核结构与核裂变

10.2 “基本”粒子的性质及其规律

第十一讲 我国科学家在基础物理研究方面的介绍

复习思考题与习题

讨论题分析示例

参考书目

文科物理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是200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宗汉。

得书感谢您对《文科物理十五讲(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高等数学(文科类) 电子书
本书讲解了文科高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函数与极限、导数与微分、积分学、线性代数初步、概率论初步等内容。
文科高等数学(第3版) 电子书
本书包括极限与连续、微分、积分、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概率、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概率统计应用案例等内容。
大学物理 电子书
物理学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资源,大学物理课程担负着育人的重要职责。本书聚焦立德树人、全面融合来重构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围绕物理思想、物理思维、物理方法、物理学史、物理之美、物理成就等方面,深入挖掘物理学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机融入教材知识体系。从而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导下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乐于奉献的伟大情怀。本书为十二五
普通物理实验 电子书
本书选择了26个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和光学内容的基础物理实验项目,每个实验项目包括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仪器介绍、实验内容与步骤、注意事项等。
大学物理实验 电子书
大学物理实验室理工科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是进行科学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训练的重要基础,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开端。全书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实验误差与数据处理;第二章实验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及近代物理实验共32个;第三章设计实验。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用书,也可供相关实验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