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集阿德勒一生的思想精粹。
内容简介
阿德勒强调人格的统一,认为人类可以通过整合与完整的观点来了解。此种看法强调人们的行为有其目的,认为我们的未来远比过去重要,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与创造者,并以独特的生活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目标。
作者简介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生于维也纳,现代世界著名的精神分析学者,也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者,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世界心理学史中无法避开的少数璀璨的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界泰斗级人物。
其学说以“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为中心,并强调“社会意识”。主要概念是创造性自我、生活风格、假想的目的论、追求优越、自卑感、补偿和社会兴趣。他继承和发扬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念,但其基本观点与之大相径庭。其著作有《自卑与超越》《理解人性》《理解生活》《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教育》等。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生阅历丰富,磨难颇多。他在幼年时期患上了佝偻病,看上去又矮又丑,又曾在5岁那年患上肺炎险些丧命,不幸的童年也使得他在兄弟们之间常感到自卑。但生活的挫折并未使他消沉,相反,他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超越自己,1895年,他获得了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学位,并成为一名医生;1902年他加入弗氏集团,并成为维也纳心理分析学会的主席及《心理分析学刊》的编辑;一战期间,他曾在奥国军队当军医,战争结束后退役,随后在维也纳从事儿童心理学的辅导工作。同时,将他的专业技能向大量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进行展示和传授。从此名声大振;1926年,他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1932年,受聘为长岛医学院教授;1935年,在美国创办了国际个体心理学学刊;1937年,他受邀到欧洲讲学,因疲劳过度,心脏病突发离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者的话
序言
第一讲 自卑与超越
一、心灵与肉体
(一)身心动态关系
(二)情感和功能
(三)身体缺陷
二、个性的塑造
(一)生活方式
(二)校正生活
三、人性的本质
(一)灵魂生命
(二)目标确定
(三)群体生活
(四)群居与适应
(五)调整自己适应环境
四、人的心理状态
(一)游戏的作用
(二)专注的培养
(三)潜意识与梦
五、个体的优越感
(一)自卑情结的表现
(二)自卑感与人类文化的生成
(三)优越感的目标
(四)优越感的害处
六、个人的追求
(一)创造力的产生
(二)人生的意义
(三)人生问题和任务
(四)奋斗的目标
第二讲 自我超越的生命真谛
一、生活的意义
(一)生命的联系
(二)奉献的实在意义
(三)合作精神
二、生命的延续
(一)个体生活目标
(二)个性的发展
(三)自卑感与社会兴趣
(四)人格的统一性
(五)象征的整体性
三、幻想与现实
(一)英雄与英雄的创造者
(二)英雄神话
(三)成年人的原型
四、爱情与婚姻
(一)爱情、婚姻的定义
(二)团结合作
(三)平等的基础
第三讲 自我超越的回忆
一、早期的回忆
(一)回忆的方式
(二)纵容与憎恨
二、深刻的记忆
(一)早期的记忆
(二)敌意的记忆
(三)根深蒂固的记忆
(四)终生难忘的记忆
第四讲 自我超越的行动方式
一、性格与行动
(一)性格特点
(二)社会感的形成
(三)心理发展
(四)乐观与悲观的倾向
(五)攻击与防御的特性
二、情感与行动
(一)厌恶性表现
(二)亲和性表现
第五讲 孩子的超越教育
一、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一)母亲的影响
(二)父亲的影响
(三)孩子之间的合作
(四)独生子与父母的合作
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
(一)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二)竞争训练
(三)心态平和
(四)先天不足与后天培养
(五)区分不同模式和类型
(六)顾问会议的重要性
三、青春期教育问题
(一)父母的偏见
(二)成人的思考
(三)青春期的防范
(四)性教育
四、少年犯罪与预防
(一)犯罪心理分析
(二)罪犯的类型
(三)重述合作的重要性
(四)解决犯罪问题的方法
五、教育孩子的职责
(一)母亲的职责
(二)培养孩子的兴趣
(三)兴趣培养了天才
(四)教师的责任
阿德勒说自我超越是2012年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奥]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得书感谢您对《阿德勒说自我超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