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全2册)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全2册)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回顾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推进学术创新

内容简介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从学术史的角度,回顾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发展历程,重新审视相关研究理论与方法,检讨各具体分支学科的研究进展,以期在更高的学术基点上推进近代史学科话语体系的拓展与创新,并借以表彰学界前辈张海鹏先生对于中国近代史研究及学科体系建构的学术贡献,由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主办,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研讨会,于2018年5月5-6日在山东省曲阜市顺利召开。本书即为此次会议论文选集。

作者简介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2年9月,主要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台湾史研究室。 台湾史研究中心的成立,意在推动、组织、协调台湾史的学术研究,从科学建设的角度,对台湾历史进行综合研究,开展与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国外学者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台湾史学术研究,为祖国统一与学术进步服务。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彩插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庆贺张海鹏先生八十华诞暨史学研究55周年 上册

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在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研讨会开幕式上致辞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研讨会闭幕词

史学理论与方法

倾听历史: 从史料史观之分到史论之合

对当代中国新史学发展趋向问题的反思

“碎片化的历史学”:理解与反省

方法的内外互补:“中国史”学界的中国与西方

历史合力论再检视

中国近代史漫议(三题)

中国近代学术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概念史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流动的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方法刍议

从教学视角看中国近代史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数据”与史学研究——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介绍

从口述史视角回看当代史学史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新解

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理论史的“法权分析”阶段——以“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析为中心(1927—1930)

近代史研究回顾与反思

趋向与问题——近四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

关于晚清史研究的学科史考察

关于中华民国史研究对象与体系的思考——从民国档案史料的刊行谈起

国史、国际关系史与全球史: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三个视角

近代中外条约研究的进程及趋向

条约体系与多民族国家的构建——国际化视域下的民国对外关系史

近代中琉历史关系研究探微

回顾与前瞻:清代海防史研究综述

论加强近代边疆地理研究的重要性及边疆地理的复杂性

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形成过程及研究范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

中国近代社会史学科三十余年回望

关于开展中国近代交通社会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来史料学的理论探讨

戊戌变法史研究七十年(1949—2019)述评

孙中山民生主义学术研究概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抗日战争前期中外关系研究综述

不能高估日本殖民统治对台湾经济发展的作用——驳“殖民统治有益论”

清代台湾历史、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前瞻——基于2000—2017年台湾各公私立大学博士论文的分析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庆贺张海鹏先生八十华诞暨史学研究55周年 下册

专题研究论文

近代中国的政治逻辑

近代上海城市对于贫民的意义——兼论传统关于近代中国工人叙事的缺陷

清代选官之正途、异途述略

日本拆解“宗藩体系”的整体设计与虚实进路——对《中日修好条规》的再认识

“东亚地中海”视野中钓鱼岛问题的产生

琉球“救国请愿书”的缘起和主要内容

史学研究中“现代性”认知先入为主的检讨——从晚清厘金属性认识谈起

“求富”的契机:李鸿章与轮船招商局创办再研究

辛亥滦州兵谏新论

“五四”前后期陈独秀对“封建”意涵的探索——中共“反封建”话语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共进》、共进社与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

孔庙“庙产兴学”与文化权力的转移——1928—1932年河北省长垣县“圣庙”祭田纠葛一案透视

张海鹏先生史学思想与贡献

学习张海鹏同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论史议政——从《追求集》《东厂论史录》谈起

张海鹏先生与中国近代史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读《张海鹏集》的感想与收获

唯物史观指引下对近代中国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试论张海鹏先生马克思主义史学思想与体系建构

追求之境: 张海鹏先生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筚路蓝缕 书生本色——张海鹏先生与新世纪中国大陆的台湾史研究

张海鹏先生对台湾历史与现实研究的贡献

张海鹏先生与义和团运动史研究

张海鹏先生与抗日战争史研究

“元宝形”轨迹下的近代中外关系嬗变——读《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

论张海鹏先生对中国近代史宏大叙事的探索

其惟笃行:张海鹏先生与中国史学会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研讨会综述

后记

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全2册)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近代史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与学术反思(全2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电子书
日本近代天皇制是以天皇亲率军队的理念为支撑的,强调天皇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军人对天皇的绝对忠诚。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天皇作为最高统率者的权威发生了巨大动摇,被视为“股肱之臣”的军队也发生了质变。随着军人干政的潘多拉魔盒被打开,日本一步步走向了战争的深渊。本书是“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
地方的近代史:州县士庶的思想与生活 电子书
地方近代史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合集。
战争的战争(1618—1648):欧洲的国家建构与和平追求 电子书
这是一部对解决当今种种冲突有重要意义的警世书。
刘师培与中西学术 电子书
本书从学术的角度来研究刘师培。刘师培学术的时代特色,即是中西交融之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5年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每年召开一次青年学术研讨会,并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集结出版,自2000年至今连续出版,可谓近代史所青年学者成长的一个记录。本书系2015年卷,内容涉及整个中国近代史的研究领域,是近代史所研究所青年学者一段时间的研究成果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