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第二版)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第二版)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传播学领域的经典书籍。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梳理和分析作为传播学研究一大部类的媒介分析领域的成果,尤其是新成果,综合探讨了国外著名学者英尼斯、威廉斯、梅洛维茨、贝尼格、鲍尔-洛基奇、希勒、卡斯特尔等人的媒介理论和媒介观,其中对卡斯特尔有关思想的综合探讨是新增内容。本书同时对我国的媒介研究状况和传媒实践发展现状,尤其是媒体融合的发展现状做了调查分析,提出了鲜明的观点。书中阐述了一系列重要的相关命题:媒介技术的沿革、各种媒介技术的特征及作用、媒介演变同人类社会变迁和文明发展史的关系、媒介发展与社会背景的互动等。

作者简介

作者张咏华,女,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新闻传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出版专(译)著和教材22 部(包括合作),发表学术论文120 多篇,其中代表性著述包括:《中外网络新闻业比较》《西欧主要国家的传媒政策及转型》《网络新闻业与跨文化传播》《大众传播社会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研究的缘由

媒介分析的意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媒介技术、媒介分析与传播学

第一节 传播技术的重大突破、现代大众传媒业的诞生与信息传播重要性的凸显

第二节 从传播学的正式确立到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问世

第三节 信息传播新技术、新媒介和社会学家贝尔等人关于信息化社会的理论

第四节 “互联网星系”的横空出世与新形势下的媒介分析

第二章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媒介理论

第一节 英尼斯的理论简析

第二节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及其同英尼斯理论的联

第三节 麦、英两氏的理论对传播学的贡献及二者的局限性

第三章 威廉斯的媒介观

第一节 作为文化研究重要组成部分的大众传媒研究

第二节 对于科技发展与社会意向的关系之研究

第三节 威廉斯的媒介观的长处和局限性探析

第四章 梅罗维兹的媒介理论——麦克卢汉之后的媒介研究

第一节 梅罗维兹的媒介理论的渊源与要点

第二节 梅、麦理论之比较及梅罗维兹对媒介理论的贡献

第五章 电脑与互联网技术盛行早期国外学者的媒介研究

第一节 贝尼格的“控制革命”论

第二节 桑德拉·鲍尔-洛基奇等学者论新、老传媒的特点

第六章 世纪之交的媒介研究: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论和卡斯特尔的网络社会理论

第一节 希勒的“数字资本主义”论

第二节 卡斯特尔社会学视野下的社会、经济新形态

第三节 卡斯特尔笔下的传媒转型及其对社会认同的影响

第四节 卡斯特尔的数字化新媒体研究的若干特点

第七章 中国的媒介分析

第一节 概况透视

第二节 特点和趋势分析

第八章 我国媒介新发展中数字化技术与社会背景的互动

第一节 我国传媒业新近发展概况介绍

第二节 我国传媒业面对的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节 讨论:传媒转型的推动因素和转型的复杂性分析

结束语 网络化—移动化背景下的传媒转型: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迫切性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第二版)是201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咏华。

得书感谢您对《媒介分析:传播技术神话的解读(第二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通过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
港澳社会:发展视角的解读 电子书
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和澳门回归18周年,在这样一个时刻,梳理并出版我对港澳社会的解读,也算是一种庆祝和纪念。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微课版) 电子书
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技巧全解析
晚明印刷传播 电子书
传播技术教材:原理与应用、新闻传播基础、现代传播技术及中国新闻传播技术史。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 电子书
《统计学原理》(第二版)从打好基础、学会应用出发,精选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尽量避免冗长的公式推导和证明,力争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了使读者更好地学习统计学,掌握统计理论与方法,本教材在编写中力求简明易懂,强调应用实例阐明统计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思想,并结合Excel软件进行教学,以提高读者学习统计学的兴趣和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