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

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书生校长”程红兵作品,详解创办“明德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书生校长”程红兵为何辞官办学?他所创办的“明德实验学校”呈现怎样一种样态?

作者程红兵将近两年来的所思所想所做,从校长之梦、创校方略、教师培养、明德课程、课堂建构、学校文化入手,全面描绘了其办学理念和具体实践,体现了他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的精神使命感。值得关心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研究者、一线教师细细研读。

作者简介

作者程红兵,教育学博士,特级教师,特级校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称号。

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上海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上海市语文名师培养基地主持人,上海市语文学会副理事长。

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现为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边走边想 边破边立

第一辑 校长之梦

中国的教育会好吗?

或许是一条新的办学之路

让生命与使命同行

走出“虚概念”——做一个真实的校长

学校无雷人,教育无奇迹——做一个真实的教师

一个教育人的梦想

第二辑 创校方略

内循环:走不出自我封闭的圆

外交会:从教育管理走向教育治理

把教育打开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同样貌

课改的不同价值取向

课改的不同主体

学校课改的外在形象

我看今日校长的政绩观

何妨取法乎下

有多少事可以重来?

第三辑 教师培养

理想为何消逝

师训步入“高原”

语言格式化即思维格式化

挤掉课题研究的泡沫

研究教育,还是研究教育学?

基于内部反思的课程改革与教师培养

印象张广录

永远的语文老师

“相遇”激发“去蔽”——点评王开东《何妨吟啸且徐行》

第四辑 明德课程

警惕教育界的伪创新

没有创新的课程谱系

重构课程一定要跳出形式化的藩篱

开启明德绘本花园

机缘+需要=课程

为了培育明德学生的中华文化基因

把教材还给教师

回归评价的原点

写一则让孩子动心的评语

第五辑 课堂建构

我看教学模式

关于教学模式

我所做的模式研究

反思教学模式

明德课堂模型设计

课堂模型与模式

共同要素的提炼

要素组合

具体指标与评估理论

课是为学生上的

是教知识,还是教学生——评《暖暖亲情,走过四季》实验课

课堂教学的哲学式追问

教语文的多种方式

有一种教学方法叫还原——评张广录执教《岳阳楼记》

规范即优秀,深刻即优秀——评谢红新执教《变色龙》、周菊妹执教《〈宽容〉序言》

展现师生智慧的课堂——评兰保民的《老人与海》教学

克服浅薄,拒绝简单——评张广录、耿慧慧的课

育才语文的味道——点评范琪斌的《那树》教学

于无疑处生疑,于无向处指向——评新诗单元的教学

第六辑 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远离自然,还是亲近自然?

好学校的文化应有更多温暖记忆

读书交流——多美好的日常习惯

明德校园的诗意故事

话说名校的辐射影响——以上海市建平中学为例

思想辐射

管理模式辐射

课改模型辐射

学科辐射

做的文化

给家长一个平台,还学校一个精彩——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家校合作纪实

庄严的宣誓,神圣的使命

初衷在哪里?

家长委员会是什么?他们干什么?

午餐质量听证会——管伙食

家校之间的沟通桥梁——管安全

家长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参与课程教学

家长是学校活动的重要帮手——促成了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

家长与教师共话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提升

参加行政会——参与学校管理

是助手,还是对立面——家校之间也有矛盾

于细微之处见文化

一所农村中学的化蛹成蝶路——看上海浦东新区合庆中学如何由弱变强

附录 采访与报道

1. 程红兵: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

前言 从“自身的生命中给出答案”

每天都看到学校的变化

教师应该具有不可替代性

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要有强烈的文化自觉

2. 程红兵:“自由学校”明德实验

明德来了一位新校长

明德来了一群新教师

到最后,他选中了

明德第一场家长会

程红兵的教材观

一堂好课的标准

明德的未来

3. 自主,展开飞翔的翅膀——“国内首个公立非公办学校”明德实验学校改革记

自主,带来了富有创造性的教学

自主,带来了办学的高效与活力

自主,带来了学生自由快乐的成长

4. 教育“松绑者”

“他们说对明德的管理就是不管”

“教师本该摆脱各种束缚”

“与钱、商家打交道的事情一概不管”

“抓好课堂,怎么会没有分数?”

对话:“改革风险更大些,但总要有人尝试”

5. 明德课程的价值

6. 深圳有了首家湿地实验学校——开设“湿地研究”课程将四门学科打通

开设“湿地研究”课程,实现生物、地理、化学、物理跨学科整合

深圳中小学近年在生态教育上投入关注,但与香港、台湾仍有较大差距

7. 明德实验学校能否成深圳“巴学园”——自编教材语数英“混搭”学,养兔种菜在玩中获取知识

“懒老师才用现成教材”

课程注重跨学科融合

对话程红兵:如果为了第一而第一,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是201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程红兵。

得书感谢您对《为一所理想学校而来》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共产主义理想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学校改革 电子书
佐藤学教授是日本教育学界的世界知名学者,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教师发展研究与教育实践研究,主张研究者在扎实开展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同时,应与一线教师协同合作,切实“诊断”学校的各种“病症”,共同探索解决方略。佐藤学教授身体力行,40年如一日,每周坚持走访学校,推进学校改革,结合东方学校及教室文化,创新地提出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理论,不仅在日本,在亚洲其它国家及地区影响深远。本书正是佐藤学教授40余年来推进学校改革的心血之作,汇总了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理论的精髓,既为读者提供了汲取学习共同体理论基础知识的平台,又为读者提供了探究教育实践的新航标。相信本书的出版,必将为我国教育实践探究带来新的视角。朱旭东,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长本书是佐藤学教授在长年深入探索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哲学真谛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并最终提炼而成的,浓缩了学习共同体理论及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原理的心血结晶之作。这一“哲学”使众多学生及教师重新感受到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的尊严,让学生及教师真正享受到互相学习的喜悦。可以预见,本书宛如向水面掷出的小石子,在未来也将不断激荡起学习的涟漪,滋润每一位学习者的心灵,并必将促进更茂盛的学习之花盛开。秋田喜代美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长、东京大学教育学部长佐藤学教授可谓是一个传奇。本书浓缩了他所提出的学习共同体教育改革设计及改革愿景,并充分展示了他的改革热情、学识及领导力。通过遍布日本及世界各地的数千所学校合作网络,学习共同体正在改变着儿童、家长及教师的日常学习体验。佐藤学教授对教职专业性的深厚信念及其对教师们协同合作,对于在学习共同体合作网中产生并共享的实践性知识的进一步创造的专业能力的深深信赖,是其不断前进的动力。本书超越了东方与西方的差异,是所有学校领导者、教育行政指导者、学校改革者、学者及具有领袖精神的教师的“必读之书”。彼得•达德利(PeterDudley)世界课例研究学会会长
学校法律实务 电子书
本书共十一章,内容包括:学校的设立与运作、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学校安全、中小学校园欺凌防治、校园性侵害防治、学校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同关系、法律救济等。
建构以“礼善”为核心的德育体系.中国学校教育探索丛书 电子书
本书用扎实理论与详尽案例从宏观上厘清了“礼善”与“四维”办学理念的关系,并展现了学校落实“礼善”文化和“四维”办学理念的措施及成果。全书从传统文化中寻找资源,也和当下德育要求进行联系,和世界德育文化进行比较,对学校德育文化建设及实践有着指导意义。
光的理想国----光探寻 电子书
本书通过大量照片和设计图纸来系统介绍了世界夜景状况,向读者呈现不同载体的夜景观赏要点,展示灯光的文化性、专业性以及灯光设计的手法,并且对灯光鉴赏提供专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