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当一堵堵墙被推倒,当校园有了更加灵活和开放的空间,当学校体现出“家”的味道,教育会发生什么变化?
内容简介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育应着眼于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已成为呼应时代需要、引领学校变革的旗帜。未来,中国将在世界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今天的学校则需要培养植根于深厚中国文化、具有创新精神和全球视野的一代新人。
作为一所传统的优秀学校,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在发展进程中立足当下,面向未来,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聚焦育人方式的变革,以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核心,突破相对单一的班级授课制、固定的教学内容、封闭的学校生活,从教育理念、学与教的组织形式、空间结构等方面进行结构性、系统性和整体性的变革。
本书全面呈现了中关村第三小学这场“面向未来,重塑学校”的创新实践,从“学与教”方式的转变和创新、重建学习空间、构建“班组群”、建构生态大课程实践体系、建设互动互惠的学校社区关系、创建新型教育组织生态等方面,为读者描画了中关村三小创建一所扎根中国文化、融通中外先进办学思想、可与世界优秀学校比肩同行的新型学校的变革实践。
作者简介
作者刘可钦,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教育部“名校长领航工程”实践导师。曾获“全国十杰中小学中青年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当代教育名家”等称号。著有《教育其实很美》《刘可钦与主体教育》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Preface
第一章 大家三小:开创面向未来的新时代
第一节 理念认同可入心
一、制定发展纲要,重新定位学校
二、启动“班组群”实验,缓解教师的不安全感
三、重建现代学校治理结构,激发组织活力
第二节 可感知的理念生长
一、汇聚共同问题,与邻家学校比肩同行
二、身边经验快速分享
三、创建学校教育共同体
第三节 整体变革的系统设计
一、办学宗旨
二、学校定位
三、发展愿景
四、学校精神
五、组织行为准则
六、战略目标
七、重点领域
第二章 学校3.0:建筑与教育的最美相遇
第一节 让学习发生在足迹所至
一、处处是教室
二、处处是图书馆
三、处处是博物馆
四、处处是艺术馆
五、处处是舞台
六、处处是学习的地方
第二节 多样学习方式的保障
一、班组群—校中校的多样组合
二、更大的学习空间
三、更灵活的家具
四、更智能的联结
第三节 多层次空间:孕育灵感与创造
一、学生的多层次空间
二、教师的多层次空间
三、管理者的多层次空间
第四节 空间就是课程
一、空间美学的浸润
二、智慧化建筑的启迪
三、生态景观的熏陶
第五节 学校与社区相连
第三章 班组群:大小孩子在一起
第一节 我们的“三室一厅”
第二节 班主任+导师
一、多重身份激活多元视角
二、回到“家”里的教师生活
三、孩子有了选择“家长”的权利
第三节 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同伴
一、从“大牛”到“宝玉”
二、学生导师“特工队”
第四节 学习与生活的基地
一、教室里,让学生离开课桌
二、“厅”里的别样风景与多样遇见
第五节 让学校教育更有滋味儿
一、学校教育的生活味儿
二、学校生活的教育味儿
第六节 学校变革的最小“孵化器”
一、教学服务:由静等到推送
二、课程设计:由单一学科到多样重组
三、活动中心:由教室中心到多维中心
四、教师工作:由学科分工到学科协同
五、学习关系:由单向片面到多元立体
第四章 真实的学习:构建生态大课程
第一节 课程变革的校本印记
第二节 三个目标、五种能力
第三节 课程的“骨架”与“血肉”
一、重塑课程的“骨架”
二、生长课程的“血肉”
三、课程与学生个性的交流
四、即时性课程:课程与生活情境相融
五、课程与建筑的对话
第四节 灵动的板块学时
第五节 看见学生,看见学习,看见成长
一、纸笔测试
二、表现性评价
第六节 “田间地头”的课程研发
一、“管”出的问题
二、生态大课程需要多样的管理方式
第五章 有问题,有互动:多样综合的学习方式
第一节 重塑教与学的文化
第二节 学习的学习
第三节 学科的新风景
一、问题引领下的数学学习
二、项目引领下的科学单元学习
三、项目引领下的语文单元学习
第四节 年级与学科的多样组合
一、同学科跨龄
二、同龄跨学科
三、跨龄跨学科
第五节 当儿童对话课程
一、项目学习
二、学科实践活动
第六章 行有规、行同矩、心自由:学生积极行为的养成与支持
第一节 积极行为养成的现实挑战
一、规则“乱花渐欲迷人眼”
二、成人的要求≠儿童的规则
三、忽视儿童的未来性
四、缺少趣味性
第二节 积极行为的五大基石
一、理论依据与创新思考
二、我们遵循的基本信念
三、学生积极行为的价值基石
第三节 积极行为养成,从这里出发
一、学生积极行为养成与支持系统的基本内容
二、学生积极行为养成与支持系统的具体实施渠道
第四节 行为评价与三级干预系统
一、多元的积极行为评价系统
二、积极行为的三级干预系统
第五节 循规矩,正方圆
一、学生积极行为记录与评价系统
二、让真实的学习有规可依
三、学生成长清晰可见
四、共同的约定解放教师的教育力
第七章 学校中的学校:变革学校管理模式
第一节 组织结构扁平化
第二节 人财物,责权利
一、职能部门
二、事业部门
三、众创基地
第三节 多元参与的学校共治
一、以校长为核心的行政团队
二、课程发展委员会
三、少先队大队委员会
四、家校共同发展委员会
五、党组织
六、教代会
第四节 学校变小,文化增厚
一、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
二、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 超越部门边界
一、校服预订从线下走向线上
二、“现代学校创新行动激励计划”中的协同创新
三、日常教学管理中的矩阵决策
第八章 解放教育力:成长在聚光灯下的教师
第一节 从“饭后甜点”到“主餐”
第二节 做“自主发展大餐”的“烹饪高手”
第三节 项目学习,回到真实的教育现场
一、学校指定“食谱”
二、教师自主研制“食谱”
三、学校指定与教师自主创造融合
第四节 教师发展的“美食节”
一、年度发展论坛
二、校区例会
第五节 走上科学、专业的成长道路
第六节 是创造者,亦是受益者
第九章 教育共同体:社区中的学校
第一节 立德树人,三位一体
一、一切为了孩子的家长们
二、学校不应是“教育孤岛”
三、“学校像一个社区”
第二节 社区的“庙堂”
一、学校的社区性
二、学校与社区的双向对话
三、教育孩子,团结人们,引领社会
第三节 学校对话社区的桥梁
一、家庭教育实践研究中心:“家长沙龙”为家庭教育支着
二、家长志工:服务大家的孩子
三、邻家孩子:扩大孩子的朋友圈
四、家校事务协作中心:危机处理社区联动
第四节 打开的校门
一、“走出去”的“好老师进社区”
二、“请进来”的周末艺术课
第十章 充满成长机会的博物馆:创造更多可能
第一节 重构学习关系
第二节 教师成为课程领导者
第三节 共进共赢的学校发展生态
第四节 多维变革积淀成长动力
一、学校满意度调查
二、七年级学生学业发展水平调研中的学生表现
第五节 比肩同行,共创新时代好学校
结语 Epilogue
后记 Postscript
大家三小:一所学校的变革与超越是2018年由北京源创一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刘可钦。
得书感谢您对《大家三小:一所学校的变革与超越》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