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

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文化寻根:探索1980年代本土中国思想与文学复杂关系。

内容简介

本书选择文化寻根作为进入1980年代历史现场的通道,从文化寻根与文学书写、民族国家想象、现代性焦虑、身份认同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试图通过对文化寻根的历史还原、知识考古,在历史叙述的种种裂隙中发现被主流话语所遮蔽或化约的诸多问题,考察当代中国的文学、文化与思想境遇,在还原文学、文化和思想问题的复杂性和多重面向的同时,寻求讨论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的新的知识资源与思想视野。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绪论 文化寻根的历史出场与问题史

第一节 论题的提出与研究路向

一、问题的提出

二、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三、问题的方向与伸展点

第二节 文化寻根与问题的相关视域

一、文化寻根的历史出场

二、寻根理论的内在悖论

三、围绕文化寻根的相关讨论

四、文化寻根的问题视野

第一章 文化寻根与文学书写的拓展

第一节 寻根文学的发生与问题

一、意识形态的价值危机

二、文学形式的现实主义危机

三、回到文学自身的诉求与悖论

第二节 文学话语空间的拓展

一、民间生存本相的呈示

二、从政治生活到日常生活

三、“规范”之外的边地族群书写

第三节 形式创新与小说史

一、形式史:历史转折点

二、语言:突围与陷落

三、寓言:中国境遇

第二章 文化寻根与民族国家想象

第一节 “寻根”中的民族国家话语

一、在民族国家与个人之间

二、在传统与现代之间

三、在东方与西方之间

第二节 人文地理版图中的中国想象

一、山河想象:国家认同

二、地域风情:家国同构

三、乡土中国:文化记忆

第三节 构建新的民族国家的困境

一、本土境遇与现代化方案

二、国民性理论:洞见与盲视

三、族群认同:悖论与困境

第三章 文化寻根与现代性的焦虑

第一节 现代性——百年苦梦

一、现代性在中国

二、新启蒙的现代性诉求

三、文化寻根中的现代性困境

第二节 艰难的选择:从“五四”到文化寻根

一、新启蒙对“五四”的挪用

二、新启蒙中的文化寻根

三、文化选择的艰难

第三节 反思的现代性与本土中国

一、现代性与反思的现代性

二、审美现代性的中国境遇

三、乡土中国:反思现代性的困境

第四章 文化寻根与身份认同

第一节 寻根一代的身份建构

一、知青记忆:乡土认同与游离

二、话语争夺:重获讲述权力

三、精英姿态:重建启蒙主体

第二节 民族文化身份认同

一、文化认同:中国痛苦

二、民族身份:东方宿命

三、自我表述:族群认同

第三节 全球化语境中的身份认同

一、中国身份与世界认同

二、本土文化与记忆置换

三、身份认同与文化政治

余论 文化寻根与90年代以来的文学、文化、思想状况

一、文化寻根与90年代以来的文学书写

二、文化寻根与90年代以来的文化选择

三、文化寻根与90年代以来的思想实践

附录一 后寻根:新世纪文学中的乡土书写

一、身份游移:在启蒙之后

二、再寻根:现代性想象的破碎

三、文化祛魅之后:日常的乡土

附录二 文化寻根视域下的 新世纪少数族群书写

一、寻根:家园安在

二、抵抗式写作:意义与限度

三、身份:洞见与盲视

参考文献

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雪丽。

得书感谢您对《文化寻根与本土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晚清中国汉译历史教科书的“本土化”实践:英汉对照 电子书
本书作者集中分析了西方和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如何成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读物,渐而中国人在新的历史意识下重新编写历史教材,最终实现汉译历史教科书的“本土化”这一过程。
阿尔泰山游牧者:生态环境与本土知识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在阿尔泰山区富蕴县境内,长达4年多田野调查基础上完成的民族志报告。全书立足于阿尔泰山哈萨克游牧社会,以草原生态变迁为背景,围绕着“游牧民、草原、牲畜”系统性地研究了“游牧知识”,主要探讨了这套“本土知识”体系在生成、发展与变化过程中与草原生态的互动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创作研究 电子书
本书写中国舞蹈的基本概述和中国传统文化与舞蹈的整体概说,将细致的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舞蹈创作的影响,包括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宗教与祭祀文化、中国传统礼仪教化、中国传统习俗、日常生活场景、中国传统服饰、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音乐、中国传统戏曲的概述和其与舞蹈创作之前的关系。目的在于让读者在了解中国各方面传统文化同时,也能相应地了解到由此诞生的舞蹈体系的来龙去脉,探讨了中国传统舞蹈的当代传承与发展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 电子书
本书共两个部分,一是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文化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文化景观,如:莫高窟、长城、古建筑复杂的武当山、布达拉宫、三孔、平遥古城、苏州园林等等;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探究与传播,包括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如昆曲、书法、剪纸、端午节、妈祖信仰与习俗、丝绸工艺、针灸、皮影戏、木活字印刷、福建木偶等等。
城市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主要阐述当代城市与城市产生的文化以及文化塑造城市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