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学术权威反思传播理论,“去西方化”。
内容简介
本书中集聚了国内外研究传播学理论的一些著名学者的论述,集中反思传播学术如何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藩篱,基于本土经验和本土问题,重新建立自己的中观以上的理论,并由此促动地方性的自信。本书触及了当前很多相对复杂的问题,条分缕析,娓娓道来,解决了传播学界很多模糊性的概念和问题。
作者简介
编者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2005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礼学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中文版序
第1章 国际传播的国际化:反思以后的新起点
一、学术霸权与主体性
二、国际传播的缘起
三、范式转移
四、寻找新起点
五、重新探讨“文化帝国主义”
六、结语
第2章 逛橱窗:论“国际传播”的国际化
一、回顾我的国际传播研究
二、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第3章 超越拉扎斯菲尔德:国际传播研究及其知识生产
一、知识社会学与国际传播研究
二、国际传播研究中理论的生命周期
三、国际传播研究的概念“调音”
四、国际传播研究中的范式检定
五、结论与讨论
第4章 超越现代化和报刊的四种理论
一、“西方偏见”的历史情境
二、报刊的四种理论
三、需要更复杂和整合的规范性媒介理论框架
四、代结语:传媒教育的“国际化”
第5章 新闻业的专业模式:在同质化与多样性之间
一、工具化与极化多元主义模式的扩散
二、非西方的媒介与政治的“平行对应”关系
三、国家的性质
四、哪些阐释范畴?
五、新闻文化:作为避免西方偏见的“捷径”
第6章 “媒介首都”生成的条件:全球媒介的地方情境
一、何为媒介首都?
二、媒介首都何为?
三、媒介首都孟买
四、华语影视业的首都争夺
五、结论
第7章 好莱坞的持久生命力:“帝国冒险”类型与《阿凡达》
一、谁制造了全球大片?棱锥与棱柱
二、“文化相遇”类型与刻板印象
三、詹姆斯·卡梅隆和《阿凡达》
四、《阿凡达》对好莱坞力量的复兴
五、《阿凡达》的文化接受
第8章 重启国际传播“帝国”的维度
一、文化帝国主义
二、批评与替代
三、帝国主义再商榷
四、重构文化帝国主义
五、后果
第9章 “去西方化”与世界主义的媒介研究
一、由区域研究抵达“去西方化”的媒介研究为何行不通?
二、世界主义的媒介研究
三、如何“去西方化”与推动世界主义?
四、全球化与世界主义媒介研究
五、结论
第10章 在地经验,全球视野:国际传播研究的文化性
一、前言
二、美国主导性范式的陷阱
三、韦伯式的现象学研究取径
四、跨文化研究
五、结语
第11章 把“媒介生产”理论化为准自主场域:中国新闻研究再评价
一、作为行动竞技场的场域
二、纵览中国的新闻场域
三、保持扎根、灵活度和好兴致
第12章 翻译、交流与东西间的理解
第13章 公共空间、场域与网络:去西方化世界中的西方概念?
一、公共空间
二、场域
三、网络
四、结论
第14章 世界主义与国际传播:理解市民社会行动者
一、找准方向
二、市民社会行动者和另类全球化
三、世界主义与国际公民传播
四、媒体与公民世界主义
五、另类全球化的公民世界主义研究
第15章 后殖民视觉文化:基于印度的讨论
一、媒介作为感官史/媒介与感官史
二、媒介的总体性?
三、后殖民的视觉性
四、后殖民的分裂公众
五、景观、商品与观看的劳动
作者简介
译者简介
“国际传播”国际化是2022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飞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国际传播”国际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