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梳理全球化发展历程,探索全球化发展路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为世界全球化之路开出一剂“中国药方”。

内容简介

全球化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但如今,一股股全球化的逆流正多方汇聚,全球化本身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可以说,全球化正面临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全球化将何去何从?如何防止世界格局失衡引发国家或区域之间的冲突?如何更好地使全球化服务于人类发展?作为全球化的受益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又应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在这本书中,作者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历程,总结后疫情时代全球化的特征,重温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尝试探索一条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的发展路径,将中国的力量和智慧贡献到全球治理中。

作者简介

作者王辉耀,博士,教授,博导,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西南财经大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副会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人社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人才专业委员会会长,九三学社中央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侨办海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华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政协顾问。曾担任国家外经贸部国际经济合作司官员,中组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国际人才战略研究专题组组长,《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组特邀专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推荐语

序言

第一章 全球化向何处去

站在十字路口的全球化

既往全球化问题重重

全球化应向何处去

第二章 “全球化”变迁与理论发展

什么是全球化

全球化的理论发展

“后疫情时代”的新型全球化

第三章 从被动到反哺:中国的全球化之路

中国与全球化的历史碰撞

中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

“反哺”全球化发展

第四章 人本全球化:华侨华人海归的作用

中国的人本全球化图景

华侨华人:搭建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中国如何推动人本全球化

第五章 在“筷子文化圈”基础上推动建立亚盟

“儒”元素串起“筷子文化圈”

构建亚盟的实践基础

亚盟的实现构想

第六章 共建“一带一路”成为多边主义新机制

“一带一路”倡议

“一带一路”新思路:多边化

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多边化

第七章 深化新型南南合作

南南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金砖五国:世界秩序新的延伸

中非合作与中拉合作

推动南南合作:维护全球多边主义

第八章 中欧:多边主义合作的基石

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新时代的中欧关系

中欧未来合作前景

第九章 中美:如何实现良性竞合

中美关系的变迁

从特朗普到拜登

新时代中美关系:合作还是斗争

第十章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全球化时代的产物

全球治理的时代困境

全球治理新格局与中国角色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全球化智库(CCG)名家对话系列

后记

英文推荐语

英文序言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是2022年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作者苗绿。

得书感谢您对《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国体验:全球化、社会转型与中国人社会心态的嬗变(现代社会学文库(第2辑)) 电子书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中国农村的媒介使用与社会变迁 电子书
本书分析了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种媒介技术对农村生活的深刻影响。作者和研究团队横跨十余省,访谈了200余名在农村生活的人,他们的年龄从18岁到80岁,包括农民企业家、农民工、农村教师、农村大学生、农村干部等。本书通过三种媒介使用:信息传播媒介,交通媒介,广泛意义上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和事物,揭示了媒介技术对农村经济生产、社会交往、文化习俗、权利意识和价值观念的重塑,记录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农村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的变迁与分层 电子书
本书运用严谨的量化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变迁背景下的社会分层。全书共三篇:一是旧制度的新变化,主要探讨户籍制、单位制、所有制等在改革与式微过程中带来的分层机制的变化;二是劳动力市场分割,聚焦于新的分割维度的出现、不同分割维度的比较以及分割证据的纵向检验;三是大学生就业分化,专门研究大学毕业生这个特殊劳动力群体的内部分化。
中国路径:双层博弈视角下的气候传播与治理 电子书
本书结合双层博弈框对气候传播问题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