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社会性别视角下的中国大众传媒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会性别理论的视角,在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媒介市场化与大众文化世俗化背景下,以国家话语、商业力量、女性主义/社会性别力量、传统性别意识形态等多种力量的博弈、协商、组合为线索,对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话语表达状况进行的一次系统性、立体化考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导论: 大众传媒与性别研究
第一节 研究问题与研究缘起
一、缘起:社会性别话语在中国
二、问题:大众传媒与社会性别话语
三、意义: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部分
二、国内部分
第三节 核心概念
一、社会性别
二、社会性别话语和性别话语
三、女性主义
四、意识形态
第四节 研究线索、方法与结构
一、研究线索
二、研究方法
三、本书结构
第一章 中国媒介中社会性别话语的叙事背景
第一节 历史背景
一、“国民之母”
二、“男女都一样”
第二节 当代背景
一、社会背景:社会转型与社会心理嬗变
二、文化取向:大众文化与文化研究语境
三、女性问题:社会性别分析框架的引进
第二章 当代中国报纸中的社会性别话语
第一节 绪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
第二节 内容分析结果
第三节 文本分析
一、《人民日报》:国家议程中的性别
二、《新民晚报》:市民生活中的性别理念
三、《申江服务导报》:市场导向与性别
第三章 当代中国杂志中的社会性别话语
第一节 绪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样本
第二节 内容分析结果
第三节 文本与意识形态分析
一、《中国妇女》:定位转向中的社会性别观
二、《女友》:情感至上与性别再现
三、《时尚》:性别,在消费的诺亚方舟上
第四章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题材电影中的社会性别话语
第一节 内地电影业:困境与突围
第二节 国家、民族与性别
一、革命话语中女性的“无我”
二、西方男性与东方女性:想象中的两个认同
第三节 商业娱乐电影中的性别论述
一、作为“传统”象征的女性
二、作为“妖妇”象征的女性
三、作为“无奈”象征的女性
第四节 日常生活、平民阶层与性别叙事
一、被呈现的:作为母亲的女性
二、被压抑的:作为个人的女性
三、被遮蔽的:作为公民的女性
第五节 女性电影的主体意识与自我救赎
一、被关注的女性情感
二、被虚化的救赎方式
第五章 当代中国现实婚恋题材电视剧中的社会性别话语
第一节 女性与婚恋题材电视剧:为何关注
第二节 被揭示的家庭、性别与权益问题
一、家庭暴力与性别权益
二、性骚扰与性别权益
三、性别权益呈现中的矛盾
第三节 经济结构变迁中的婚恋与性别
一、经济结构与价值观念变迁
二、女性:“夫贵妻荣”的失落
三、开放式、多义性的性别话语
第四节 西方现代性想象中的模拟叙事与性别
一、模拟的文本与西方现代性的想象
二、含糊的意识形态内涵(Ideological Ambiguity)
第六章 网络空间中的社会性别话语
第一节 网络:性别的乌托邦?
第二节 学术自觉行为:女性研究网站
一、官方背景的女性研究网站
二、科研背景的女性研究网站
三、民间背景的女性研究网站
第三节 民间自发行为:以关于“超女”李宇春的网络评论为例
一、“中性气质”:颠覆传统性别规范
二、“中性气质”:作为权力反抗工具
结语 大众传媒中社会性别话语的未来
大众传媒中的性别话语图景
一、表层原因
二、深层原因
社会性别话语的未来
参考文献
附录一 1995年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行动纲领(“妇女与媒体”部分)
附录二 大陆地区主要的女性与社会性别研究网站
后记
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图景是201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晨阳。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中国大众传媒中的性别图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