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收入两岸专家学者、退役将领等共研抗战历史的论文40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文章本着“共享史料,共写史书,共同弘扬抗战精神”的宗旨。围绕日本侵华战略和战争进程、国共抗日、抗战历史记忆和传承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坦诚交流。
相信这些思考和研究,会对加深两岸共同历史记忆的认知,推进两岸交流与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编者王建朗,1956年生,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曾担任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卓越访问教授,兼任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外交史,代表作有《中国抗日战争史·战时外交》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主编简介
序言
大陆篇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及其重大意义
人情政治下的统一战线:漂移时代的密县故事
八一三淞沪战役新论
中国抗日持久战战略几个问题之思考
全面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对日本侵华军事战略之研判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研究
近代日本侵华观念的形成与推展
抗战文学里的正面战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抗战史影像的整理与研究
战时国民政府对缅关系及对印缅民族独立运动的关注
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争犯罪的调查与审判
“中国正处在十字路口”
战时江南水泥厂的命运与汪伪政权的角色
美国文本记录的南京大屠杀
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战军事战略指导的特色
日本帝国的大陆政策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世界意义
国际关系视野下的中国抗日战争研究
台湾地区篇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国困境
抗日战争的战略思想及其发展
中、日双方对九一八事变之战略决策
从“脱亚”到“兴亚”
安危他日终须一仗
抗日战争的关键战略问题
抗战时期中国外交处境对各阶段军事战略演变之影响
《申报》与《中央日报》中的八一三淞沪会战
武汉会战后之持久消耗态势的形成与演变
日方媒体与影像中的中国沦陷区殖民统治
不以成败论英雄
保卫重庆
抗战时期云南的战争动员
再探“滇缅公路”对抗战之意义与贡献
中国近代军阵医学的奠基人
抗日战争中国战胜日本的关键因素
蒋介石对日本的“以德报怨”政策
抗战洗礼下少数族群的中华民族化
日本傀儡政权溃败之社会经济因素
从法德两国处理战争历史记忆谈两岸抗战史的编纂
后记
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建朗 主编。
得书感谢您对《两岸共研抗战史论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