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民生伦理思想研究

马克思主义民生伦理思想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的产物,要求我们从这三个层面出发,努力实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之梦想。

内容简介

“民生”并非仅指人们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的境况,而应从三个层面加以诠释,第一是物质经济,第二是社会权利,第三是精神文化,这三个层面反映出从人的生存到幸福生活的演进逻辑。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从哲学伦理学高度,深刻地论述了上述三个层面的内涵。马克思主义民生观首先关切生活在最底层劳苦大众的生存、生计与生活;进而强调社会公正和平等人格,以便让每个人都生活得有尊严;最高层面的民生应当归旨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即人的自我实现。为了实现民生幸福,必须要深刻揭示并不断消灭现实中的各种异化现象,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性和科学性特征所在。

作者简介

作者李谧,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清华大学访问学者,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价值与文化。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4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等7项,出版专著:《风险社会的伦理责任》、《民生问题的伦理学阐释》、《世界大国(地区)文化外交(法国卷)》(合著)。在《社会主义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期刊发表30余篇论文,论文曾被《新华文摘》转摘。参编教材多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文前

导言

一问题意识

二社会民生问题凸显

三民生建设:马克思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

第一章民生:马克思的伦理意蕴

一“民生”概念的厘清

二马克思有没有伦理学

三马克思伦理思想考察

四马克思对民生幸福的追求

第二章劳动:马克思民生伦理的逻辑起点

一劳动是人的本质性存在形式

二劳动是民生幸福的泉源

三劳动力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四工资是劳动力得以维持的保障

第三章资本:马克思民生伦理的现实去蔽

一货币与善恶

二货币拜物教

三货币转化为资本

四作为社会关系的资本

五资本与就业

第四章异化:马克思民生伦理的批判之维

一劳动者与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

二劳动者与自身相异化

三勤劳与致富之间的悖谬

四科学的异化

五扬弃异化与改善民生

第五章公正:马克思民生伦理的首要价值

一社会正义理论的民生向标

二商品价值“质”与权利平等

三商品价值“量”与收入分配

四劳动力商品与分配公正

五消灭剥削 追寻正义

六自由主义正义观的马克思主义批判

1.对自由主义自由平等观的审视

2.对自由主义分配正义观的审视

3.对公平与效率观念的审视

4.自由主义正义观与幸福民生

第六章生态:马克思民生伦理的永续动力

一物质变换:民生与生态的勾连

二绿色生产力与人的生活

三生态殖民主义与民生

1.马克思生态殖民主义的逻辑基础

2.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的价值借鉴

3.生态系统论的思维范式

四生态风险与民生风险

五对自然无机界的责任

第七章自我实现:马克思民生伦理的“至善”之境

一“至善”之境的哲学考察

二私有制消灭与劳动解放

1.劳动解放的逻辑起点

2.劳动解放的逻辑理路

三人的本质与民生

1.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2.人的本质的实现

四自我实现与民生幸福

五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第八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发展

一共同富裕:民生建设的经济基础

1.贫困与生活质量

2.共同富裕有利于谁

3.消除贫困达到共同富裕

二公平正义:民生建设的制度保障

1.正义的政治价值

2.正义与人民生活

三绿色政治:民生建设的生态之维

1.生态的特点与恶化的成因

2.敬畏自然与生命

3.绿色政治生态梦

四民族振兴:民生建设的文化魂魄

1.民族精神与民族振兴

2.社会主义制度与民族振兴

3.民族振兴之梦想的实现

五政府责任:民生幸福实现的根本

1.一种责任的维度

2.改善民生的政府之责

3.民生幸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责任担当的价值目标

参考文献

马克思主义民生伦理思想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谧。

得书感谢您对《马克思主义民生伦理思想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马克思历史观的基本观点为研究对象,以当代实践、科学和哲学本身的发展为基础,对“自然历史过程论”、历史决定论和意识反映论等进行了阐述,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双重职能、社会的自然与自然的社会等。
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研究(精装)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本体论问题的研究,探究其历史思想发展和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 电子书
阐明由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的统一所构成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精装)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问题的重要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总第1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威海)主办刊物,本册是总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