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审美文化论纲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审美文化论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从民间审美文化的“基础问题”的讨论入手,由此进入到“乡土的逻辑”,进而在理论上探寻“民众的美学”,再到更深层面的“民间趣味”的剖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提出,讨论民间审美问题,除了要撇开业已固化的“文人心态”和人们较为熟知的文人审美的模式,还必须在学理上进行“空间性”转移,进入到民间审美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场域。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从民间审美文化的“基础问题”的讨论入手,由此进入到“乡土的逻辑”,进而在理论上探寻“民众的美学”,再到更深层面的“民间趣味”的剖析。全书引人入胜,透过作者深入浅出的分析,读者自会徜徉于民间审美文化的“学术的理解”之中。

作者简介

作者徐国源,江苏宜兴人,现任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社会兼职有中国俗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写作学会副会长等。2007-2008年在韩国蔚山大学任客座教授,2009-2012年曾任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民间文艺学、当代文化与媒体传播研究。著有《典范转移:中国大众文化的出场视域》《民间传播与乡村记忆》《知识分子与大众传媒》《传播的文化修辞》等12本,编著有《中国民间故事导读》《中国鬼怪传说》等,撰著传记文学《丰子恺传》《周作人传》《北岛评传》《中国名士》等四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专著曾获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乡土民间的价值确证与“美”的寻找 001

第一章 基础问题讨论

一、民众有没有审美能力?

二、民间文化有没有审美价值?

三、民间审美理论的重构

第二章 乡土的逻辑

一、乡土自然

二、熟人社会

三、农耕生活

四、村落文化

五、民间信仰

第三章 民众的美学

一、身体审美

二、游戏风格

三、生活的美学

四、仪式、狂欢与群体审美

五、地域性与民俗审美

第四章 民间审美(上)

一、关于“民间趣味”

二、“人情味”与融入性审美

三、“真”的价值推崇

四、带“色”的女性审美

第五章 民间审美(下)

五、“善即美”:伦理型审美

六、土味:“俚俗”之趣

七、喜感与“生生”美学

八、有趣、怪诞与审丑文化

第六章 创作、采编和研究

一、“创作者”的讨论

二、“民间艺人”的创作

三、“杂食者”的下层文人创作

四、冯梦龙及其民歌采集活动

五、“到民间去”:知识分子的学术研究

第七章 传播与传承

一、“民间传播”刍议

二、大众文化的继承与改造

三、民间文化的保护与“新生”

附录 吴歌专题研究

传播视野中的吴地俗文学

从吴歌看民间的“来世”观念

论“私情山歌”

女性与“苦歌”

怨歌:旧家庭伦理之不谐音——兼谈清末民初吴中民间世情之演变

后记

参考文献

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审美文化论纲是2018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徐国源。

得书感谢您对《美在民间:中国民间审美文化论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方以智心性论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明代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方以智心性论的研究成果。
中华德文化研究 电子书
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互关系的高度深入挖掘和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中“德文化”资源。
胡适文化观研究 电子书
胡适的整个思想体系宏大而庞杂,其文化观理论更是博大精深。胡适文化观的研究绝不是简单的材料堆砌,也不是将散落于文献中有关文化观的只言片语采摘出来,更不是生硬胡乱地编造与罗织。本书从文化观的视角,重新诠释与爬梳胡适的理论观点,型构出胡适文化观范式;并选择胡适所参与的主要文化论战进行研究,全方位地系统展示胡适文化观的思想体系。
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电子书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贺来力作,阐发了马克思辩证法对于解决当代哲学内在矛盾、推动哲学未来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大价值。
神圣与凡俗:明末至鸦片战争前天主教与民间信仰的遭遇 电子书
天主教在全球传播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的文化移植的过程,而这种文化移植能否成功,关键在于如何应对本土文化。天主教要想在中国落地生根,必须找准中国本土习俗文化的发展脉络,适应民间社会的文化传统。中国民间信仰源远流长,已经渗透到民众日常生活之中。如何应对中国的民间信仰,是天主教在华传播过程中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也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书对明末至鸦片战争之前天主教与中国民间信仰之间的遭遇进行了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