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

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生命美学:融合中西思想,传承中国传统。

内容简介

生命美学首创于1985年。它从立足于“实践”转向立足于“生命”,从立足于“启蒙现代性”转向立足于“审美现代性”,从“认识—真理”的地平线“乾坤大挪移”到了“情感—价值”的地平线。生命美学不是关注人类文学艺术的小美学,而是关注人类美学时代美学文明、关注人类解放的大美学。生命美学的全称是“情本境界论”生命美学或者“情本境界生命论”美学,其中的“情本”(“兴”)、“境界”(“境”)、“生命”(“生”),都正是源自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兴”(“情本”)、“境”(“境界”)、“生”(“生命”)。因此,生命美学是中国美学传统的弘扬与传承。生命美学从五个方面根本区别于实践美学:1.以“实践的人道主义”区别于实践美学的“实践的唯物主义”;2.以“爱者优存”区别于实践美学的“适者生存”3.以“自然界生成为人”区别于实践美学的“自然的人化”;4.以“我审美故我在”区别于实践美学的“我实践故我在”;5.以审美活动是生命活动的必然与必需区别于实践美学的审美活动是实践活动的附属品、奢侈品。生命美学:“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情本境界论”审美观“知行合一”的美育践履传统。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开篇从“美学问题”到“美学的问题”

第一篇美学:以“美的名义”关注人的解放

第一章 美学超越美学

第一节 超越美学的美学

第二节 生命美学的重构

第三节 巴黎手稿:生命美学的“真正诞生地和秘密”

第二章 生命美学三论题

第一节 生命美学第一论题:美学的奥秘在人

第二节 生命美学第二论题

第三节 生命美学第三论题:生命视界、情感为本、境界取向

第二篇美学作为审美哲学初论

第三章 性质视界:审美的人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内在描述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外在辨析

第四章 形态取向:美在境界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历史形态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逻辑形态

第三篇美学作为审美哲学再论

第五章 根源层面:“因生命,而审美”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历史发生

第二节 审美活动的逻辑发生

第六章 方式维度:“因审美,而生命”

第一节 审美活动的生成方式

第二节 审美活动结构方式

第四篇美学作为第一哲学

第七章 通过审美获得解放

第一节 “让一部分人先美学起来”

第二节 没有美万万不能

第八章 美学与人类的未来

第一节 “天下归美”

第二节 人成之为人

第三节 世界成之为世界

附录本书的基本参考文献

后记四十年磨一剑

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潘知常著。

得书感谢您对《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何故为敌:族群与宗教冲突论纲 电子书
本书从民族学研究中的身份认同问题出发,以欧洲、非洲的个案作为切入点,建构了一个新的冲突理论。在人们既往的认知中,民族意识和宗教信仰往往被视作引发冲突或者产生政治分化的决定性因素,尽管历史上并无充分证据来支撑这些观点。本书批判性地检视这些成见,并诠释了水、石油、政治资本、区位优势等资源在族群与宗教中扮演的角色。
中国近现代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论纲 电子书
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经历了数次蜕变之后持续着自身的发展进程。体育思想的每一次变革都会促使体育教育做相应的改变,而体育教育实践的发展又会催生体育思想新的飞跃。本书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证分析法、调查法对近代以来中国体育思想及体育教育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其中所有一切变革与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对中国体育思想百余年来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各种主流体育思想演变的社会根源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探
荔波县布依族服饰的生命美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通过生命美学视角探讨荔波县布依族服饰文化中所体现的三重生命追求,探索荔波县布依族服饰的审美规律,揭示其审美本质特征。
“尚情”思潮的生命审美研究:晚明人情小说的“理”与“欲” 电子书
本书以晚明时期的人情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个体生命存在为逻辑起点,通过“情”的演变,即从“情欲”的觉醒到“欲”的泛滥,再到“理”的回归,展现生命的内向探索过程。以生命存在为视角对晚明文化的考察,展现了儒家正统意识形态与世俗大众文化的对立与融合的过程。在理与欲、感性与理性、自然性与社会性的一系列矛盾中,个体生命如何实现二者的协调,即一种审美与伦理的统一,既是历史问题,也是建构当代社会的新的意识形态与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丛书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论纲 电子书
本书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研究”之一种,是一部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研究专著。全书由绪论和6章内容组成,主要提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研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使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当代构建努力实现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的有机融合,其中包括“中国化”历史成因的剖析以及标志性成果的概括;“中国化”时代创新需要厘清的价值观念、理论体系、思想资源的整合以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