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立足于本土文化资源,应用现代管理理论,对历史之典故、政事、人事、政制进行管理解析。
内容简介
全书以历代朝廷对能臣、忠臣、佞臣的使用谋略鉴照当今下企业选人与用人;以储君制度与故事及继统君主的新政得失鉴照当下企业二代接班问题;以历代开国君臣故事鉴照企业创业团队管理问题;以各王朝权力模式变迁鉴照企业治理模式与内外环境的关系;以帝王御臣之术鉴照企业干部管理问题;以察举制到科举制的变迁鉴照企业人才招募与选拔模式选择;以地方政府运作旧事鉴照企业对分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全书目的是在现代化过程中重建中国自身的主体地位,促进西学与中学的融合,推动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实现理性与情感的渗透,用中国话语说明管理智慧。
作者简介
作者刘文瑞,男,陕西子洲人,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中国政治制度和管理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其学术研究横跨政治学、管理学、社会学、历史学各个学科,共发表各类文章500余篇,其中学术论文70余篇,有40余篇文章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部分文章在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出版个人专著6种,合著专著8种,独著和参与编写普及读物6种,合作编写教材6种。其中获省部级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从90年代起,在西方管理思想研究领域耕耘多年,正本清源,对西方名家大师的管理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形成《管理思想大系》书稿180万字(已出版50万字),在国内影响较大。近10年来,对中国管理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形成书稿60万字,在国内具有开创性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一章 用人需有大智慧
1. 庸人也能出绩效:是是非非叔孙通
2. 警惕用人偏差:“乡愿”公孙弘
3. 缺人才还是缺识鉴:封德彝错在哪里
4. 偏爱放纵下属之戒:关羽的骄傲是怎样养成的
5. 政客和流氓的区别:李林甫与杨国忠
6. 靠人才不如靠组织:诸葛亮和毛奇的差别
第二章 如何用好能人
7. 让组织与能人共赢:从齐湣王任孟尝君为相说起
8. 如何用能人:刘邦用陈平的启示
9. 如何用好英雄式人才:飞将军李广的教训
10. 情理态势与组织用人:吴起与田文
11. 用人的“配方”:“谭甘草”与“伴食宰相”
第三章 如何选拔人才
12. 人才选拔新解:相马和赛马
13. 怀才不遇谁之过:“用脚写字”的罗隐
14. 怪癖与常情:仁宗为什么不用王安石
15. 超越德才之辨:评智氏之亡
16. 资历也是好东西:从停年格到循资格
17. 学历与才干的关系:左宗棠和樊增祥的故事
第四章 用人的价值导向
18. 企业该如何施恩:漂母与韩信的故事
19. “用人不疑”和“使功不如使过”之辩
20. 人治与法治的关系辨析:“有治人无治法”
21. 褒贬的规则:娄师德的厚道与狡黠
第五章 “二代”问题的历史透视
22. 如何交班:太子制度的理想与现实
23. 如何量力:二代上手后的制约与突破
24. 如何用权:二代的守成与变革
25. 戒急用忍:二代变革得失谈
第六章 历史上的团队合作
26. 对团队本质的追问
27. 中国式团队的历史特色
28. 从“共患难”到“同富贵”
29. 害人之心和防人之心
第七章 历史大势与组织分合
30. 家族公司的分合
31. 国家垄断公司的分合
32. 重心移位引发的分合
33. 外部冲击对分合的影响
34. 羁縻和朝贡对分合的影响
第八章 领导人与组织文化
35. “秘书政治”与“仆人哲学”:权力与距离
36.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卫懿公的“鹤将军”
37. 如何考验部下:“指鹿为马”与管理
38. 潜移默化中的品格积弊:孙嘉淦谈“三习”
39. 警惕价值观迷失:商鞅的不归路
40. 如何担当组织责任:董狐史笔的管理意义
第九章 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41. 制度建设不是除旧布新:从察举制向科举制的变化说起
42. 没有完美的制度:制度底线和制度互补的意义
43. 领导比制度重要:“有治人无治法”的历史经验
44. 人才储备具有特殊意义:从郎官制度到馆选制度的启示
第十章 古代地方政府的运作
45. 吏员:基层操作政务的押司
46. 衙役:狐假虎威为患地方的公差
47. 师爷:长官的幕后操控者
48. 长随:无官身而理公务的私人亲信
推荐作者得新书!
1120本土管理实践与创新论坛
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1:组织建设与用人之道是2018年由博瑞森管理图书出版,作者刘文瑞。
得书感谢您对《历史深处的管理智慧1:组织建设与用人之道》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