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探讨了不同音乐形式的个性和特点,而且还探对了作为共性的中国民族器乐的文化精神、物质基础以及形态特征。

内容简介

本书概述了远古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诸代器乐的历史发展,中国古代器乐艺术在近代的延伸及中国传统器乐在西方音乐影响下的转型,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及民乐创作。

在历史描述的同时,《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还着重介绍分析了民族器乐的形态特征。这主要包括:琴乐、琵琶曲、筝曲、二胡音乐等器乐独奏形式的历史文献(乐谱)和音乐形态;丝竹乐、鼓吹乐、吹打乐等民间传统乐种的艺术特征及历史文化背景;现代民族器乐重奏、民族管弦乐、民乐协奏曲的创作及其风格特征。

作者简介

作者李诗原,音乐学博士。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武汉音乐学院。1997年、2000年在中央音乐学院获硕士,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当代音乐与文化批评、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2000年以来,曾参与《批评的反思与重建——中国新音乐批评导论》、《解放军音乐史研究》、《80年代以来的中国器乐创作》、《20世纪中国港澳台地区音乐发展研究》、《中国共产党与20世纪中国音乐》等重大课题的研究。发表《谭盾音乐与后现代主义》、《文化转型与音乐批评的重建》等论文、评论数十篇共100余万字;著有《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对话——西方现代音乐对中国大陆音乐创作的影响》等学术专著,参与撰写的出版物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音乐史》等10余种。曾为上海音乐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绪论

一 民族器乐的文化精神

(一)作为地域文化的民族器乐

(二)作为民族文化的民族器乐

(三)作为世俗文化的民族器乐

(四)作为宗教文化的民族器乐

(五)作为宫廷文化的民族器乐

(六)作为文人文化的民族器乐

(七)作为现代文化的民族器乐

二 民族器乐的物质基础

(一)民族乐器的种类与角色

(二)民族乐队的种类与构成

(三)民族器乐的谱式及乐谱

三 民族器乐的形态特征

(一)旋律手法

(二)宫调思维

(三)音色手法

(四)曲式结构

第一章 中国古代器乐艺术

一 远古先秦的器乐艺术

二 汉魏六朝的器乐艺术

三 隋唐五代的器乐艺术

四 宋元明清的器乐艺术

第二章 中国近代民族器乐

一 独奏音乐的发展

(一)琴派及其琴曲

(二)琵琶流派及其琵琶谱

(三)筝曲及扬琴音乐

(四)二胡音乐

二 合奏音乐的发展

(一)丝竹乐

(二)鼓吹乐

(三)吹打乐

(四)现代民族器乐合奏的发端

第三章 中国当代民族器乐

一 作为独奏音乐的民族器乐

(一)吹管乐独奏曲

(二)弹弦乐独奏曲

(三)拉弦乐独奏曲

(四)打击乐独奏曲

二 作为重奏音乐的民族器乐

(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30年”(1949—1979)的民族器乐重奏曲

(二)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30年”(1979—2009)的民族器乐重奏曲

三 作为乐队音乐的民族器乐

(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30年”(1949—1979)的民族乐队音乐

(二)新中国成立后“第二个30年”(1979—2009)的民族乐队音乐

本书参考文献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是201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李诗原。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形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西方戏剧教育学:历史与理论 电子书
本书共包括上、下两编。上编对西方戏剧教育学的思想发展历史和西方戏剧教学理论历史进行了系统梳理;下编对西方戏剧教育学的重要问题和学说进行了总结归纳。
第二届“艺术史与民族艺术”学术研讨会:20世纪中国美术史论专题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百年中国美术进程中的宗其香及其民族山水意象》《展览中的个案:重识伍霖生》《后殖民时代的徐悲鸿意义再观看》《近代中国的博物学与博物馆》《与古为新:吴昌硕葫芦题材绘画探究》等文章。
被隐藏的相遇:民族志电影制作者和被拍摄者关系反思 电子书
一部民族志电影的生产过程,实际上就是影片制作者和被拍摄者之间相互遭遇、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的过程。不过,习得民族志电影生产技能和方法的制作者,往往把这些技能和方法当作理所当然的常识,从而忽视制作者和被拍摄者之间潜藏的“看与被看,表述与被表述”的不平等关系。如何才能缓解或消除二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本书讨论的主题。
世界视野与中国现代戏剧:中外比较的阐释 电子书
本书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中展开现代中外戏剧关系研究,从比较戏剧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这对当前及今后中国戏剧的发展有实践意义。
日本的设计在中国 电子书
本书根据设计项目类别排序,旨在介绍活跃于中国的日本当代设计师及其作品,如矶崎新、隈研吾、本间贵史、青山周平、喜多俊之等,项目涵盖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平面设计等各个领域,并附有大量照片,图文结合,详细展示项目的设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