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元话语研究。

内容简介

元话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组织语篇、引导作者/说话者与读者/听话者之间互动的功能为研究者们所普遍接受。以往的元话语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认知、语用、修辞等视角,而从交往行为理论这一语言哲学视角进行的研究却很少。为了进一步拓宽元话语研究的理论范式,本研究旨在从哈贝马斯提出的交往行为理论出发,以学术语篇中的元话语为研究对象,借用Hyland关于元话语的人际分类模式,并结合主体间性认识论的相关理论和学术语篇体裁的相关理论,尝试构建一个包含交往行为理论中关于有效交往的四个普遍有效性要求(可领会性要求、真实性要求、真诚性要求、正当性要求)的分析框架,以此探究元话语在英语学术语篇中是如何通过满足交往行为理论的四个普遍有效性要求来构建主体间性,从而促进语篇信息的有效传递,进而能够揭示元话语的本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标

1.3 研究意义

1.4 本书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元话语的基本概念

2.2 元话语的分类模式

2.3 元话语研究的理论视角

2.4 国内外元话语研究现状

2.5 对相关研究的总体评价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基础与分析框架

3.1 交往行为理论

3.2 主体间性认识论

3.3 学术语篇体裁的相关理论

3.4 元话语的人际分类模式

3.5 本研究的分析框架

第4章 研究设计

4.1 研究问题

4.2 研究方法

4.3 语料收集

4.4 研究步骤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引导式元话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5.1 英语学术语篇中引导式元话语分布情况

5.2 过渡标记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5.3 语码注释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5.4 言据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5.5 内指标记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5.6 框架标记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互动式元话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6.1 英语学术语篇中互动式元话语的分布情况

6.2 模糊限制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6.3 增强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6.4 态度标记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6.5 自称语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6.6 介入标记对主体间性的构建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本研究的主要发现

7.2 本研究的启示

7.3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是2018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强。

得书感谢您对《交往行为理论视角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研究(外国语言文学学术论丛)》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学术英语高级教程 电子书
周红红、贾洪雅主编的《学术英语高级教程》为高级英语学习者有效提升英语的实际运用水平而设计。教材的15个单元涵盖科研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教育学、国际政治学,自然科学中的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和化学,还有热门的交叉学科,如金融学、人工智能、交通运输学、大数据和土木工程。每个单元通过双语新闻导入,阅读理解部分包含两篇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文章,辅以不同形式的练习;听力训练和口语活动紧扣主题,
文化研究的学术谱系与理论建构 电子书
本书所探讨的“文化研究”作为一个专名,特指兴起于当代英语国家并在当今世界产生广泛影响的一种以大众文化和媒介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思潮、智识活动与跨学科研究。
通用学术英语读写教程 电子书
本书聚焦学术文章阅读分析和学术写作技能提升两条主线,融通读写,注重产出,融合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内涵。本书共分为8个单元,每单元3篇阅读文章,前两篇文章围绕单元主题,突出学科特色和权威出处,从不同角度选取高质量的阅读素材;第3篇文章以学术伦理、学术精神及学术生活指南为核心,对初入学术道路的读者具有明确的方向导引作用,并充分发挥思政的育人和价值引领作用。在学术写作能力提升方面,本书突出Bloom
组织行为学 电子书
本书以21世纪新型组织行为特征为背景,论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首先从个体的视角阐述了组织中个体的个性、态度、价值观、需要、动机、内涵及与行为的关系;其次,从群体的视角阐述了群体的心理、群体内人际关系、激励措施及群体内领导活动的理论与实践;最后,从组织的视角阐述了组织的结构、文化建设及组织变革与发展路径。
复杂动态理论下的汉语比喻研究 电子书
本书聚焦于真实语言中的比喻使用现象,在相对真实的话语交际环境下,借助于跨学科视角,探讨比喻的形成机制、存在方式以及应用规律,从而揭示比喻的本质特征,对话语中的比喻使用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以期从理论及实践上丰富和拓展现有的汉语比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