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回顾中国播音主持发展史,剖析播音主持艺术构成与技巧,分析提升路径。
内容简介
《播音主持艺术导论》简要回顾中国播音主持事业发展史。对播音主持艺术的属性,播音主持创作的构成系统,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与表达规律,副语言的表现形态、创作功能与表达规律,播音主持的语体分类与创作特征,播音主持的“语体交融”与创作特征进行规厘;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文化素质与策划采编素质、播音主持创作水平的提升径路等,亦予分析。内容完整,结构严谨,行文流畅,好学好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关于播音主持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的思考
一、中国播音学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
1.中国播音学的诞生
2.播音主持的概念、地位与中国播音学的研究对象
二、中国播音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及自身的特殊性
1.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是中国播音学研究的基础
2.传播学是中国播音学的理论支撑
3.新闻学与中国播音学的建立、发展始终相伴随行
4.艺术学影响并丰富着中国播音学的理论研究
三、语言“转化”能力的培养是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
1.树立播音主持的创作理念
2.掌握兼收并蓄的学习方法
3.强化语言转化能力的培养
绪论
第一节 播音主持艺术导论的研究对象与意义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播音主持艺术导论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 播音主持艺术导论的课程安排
第一章中国播音主持事业发展简述
第一节 广播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立至1943年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停播
二、1945年8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恢复播音到1949年
三、1949年至今
第二节 电视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概况
一、电视技术的进步
二、以中央电视台为例看电视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
第三节 网络播音主持事业的发展概况
第四节 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研究概况
一、萌芽期(1923-1961)
二、草创期(1962-1981)
三、形成期(1982-1994)
四、发展期(1995年至今)
第二章播音主持艺术的属性
第一节 播音主持艺术的基本属性
一、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的属性
二、播音主持工作的创造性
三、播音主持艺术的基本属性——新闻性
第二节 播音主持艺术的特殊属性
一、字正腔圆的蕴涵性
二、播音主持艺术的核心属性——艺术性
三、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研究的独特性
第三节 播音主持工作的地位
第三章播音主持创作的构成系统
第一节 播音主持创作主体
一、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身份定位与要求
二、播音主持创作主体的创作活动
第二节 文本主体
一、文本主体的含义
二、文本主体的构成
三、文本主体的特征
第三节 接受主体
一、接受主体的含义和特征
二、接受主体的一般分类
三、接受主体的心理需求及接受规律
四、接受主体的反馈规律
本章小结
第四章有声语言的传播工具性能
第一节 媒体有声语言创作研究的主要对象——传播用语
一、国外媒体传播用语简述
二、国家通用语——普通话
三、媒体人运用好普通话对有声语言传播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普通话音节结构和发音特点
一、普通话音节结构及其特点
二、普通话元音发音部位及其特点
三、普通话的“四呼”
四、普通话辅音发音分类
第三节 语言和语音、语音和字音的区分
第四节 发声训练
本章小结
第五章有声语言表达技巧与表达规律
第一节 有声语言表达的内部技巧
一、内心感受
二、情感调动
第二节 有声语言表达的外部技巧
一、停连
二、重音
三、语气
四、节奏
第三节 有声语言表达规律
一、思维反应律
二、词语感受律
三、对比推进律
四、情声和谐律
五、呼吸自如律
六、自我调检律
本章小结
第六章副语言的表现形态、创作功能与表达规律
第一节 副语言的表现形态
一、发型、妆容、服饰
二、面部表情与眼神
第二节 副语言的创作功能
一、补充
二、替代
三、强调
四、否定
五、重复
第三节 副语言的表达规律
一、情境感受
二、眼神传情
三、微笑交流
四、点头示意
五、手势辅助
六、动作展示
第七章播音员主持人的政治文化素质和策划采编素质
第一节 政治文化素质
第二节 策划采编素质
一、对新闻事件的报道要善于追根问底、全面了解,讲究报道时效
二、采访提问应本着“摈弃主观、问受众所想”的原则
第八章播音主持的语体分类与创作特征
第一节 谈话语体的创作特征
一、话题内容明确集中
二、选词用语得体规范
三、句式结构完整连贯
第二节 报道语体的创作特征
一、报道语体的播出形态与特点
二、报道语体的导语与表达
三、报道语体的主体部分与表达
四、报道语体的背景部分与表达
五、报道语体的结尾部分与表达
第三节 政论语体的创作特征
一、政论语体的言语特点
二、政论语体的表达
第九章播音主持的“语体交融”与创作特征
第一节 融合报道、文艺、评论等各类语体特点的“通讯”
第二节 融合报道语体与谈话语体特点的“说新闻”
第三节 呈现谈话语体特点的“专题访谈”
第四节 融有声语言与画面于一体的“电视片配音”
一、电视新闻配音
二、电视专题配音
三、电视广告配音
四、影视剧人物配音
第五节 融有声语言与音乐、音像于一体的“文艺播音”
第六节 播音主持的表达样式
一、宣读式
二、播报式
三、谈话式
四、朗诵式
第十章播音主持创作水平的提升路径与基础
第一节 感性、知性、理性、悟性
一、感觉、感受与感性活动
二、知觉、知性与知性判断
三、理智、理性与理性思辨
四、觉悟、自觉与悟性生发
第二节 播音主持创作风格的形成
一、反映新的世界
二、构建新的语汇
三、创造新的语境
四、寻求新的表达
第三节 播音主持艺术的创作前景
参考书目
后记
播音主持艺术导论是2016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金重建。
得书感谢您对《播音主持艺术导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