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高铁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内容简介

中国高铁仅用12年的时间就完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形成正向设计能力、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赶超过程,跻身全球少数具备先进工程设计建造、装备开发制造和运营组织管理技术的高铁强国之列。本书力图通过系统的调查研究和规范的实证分析,揭示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典型事实,提炼中国高铁技术成功的关键因素,发现这些成功因素的作用机制和有效的边界条件,以期为中国更多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参照。透过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全景式、多层面研究,本书聚焦并回答了“为什么自主创新行为会发生?”“自主创新战略导致技术赶超效果的条件是什么?”“技术赶超和能力演化的路径为何?”“自主创新能力的结构性特征是什么?”“曾经导致高铁技术成功的条件未来是否仍然是促进中国高铁创新发展的积极因素?”等重要问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出版说明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 高铁:“中国一定是做了非常对的事”

第二节 方法:回归产业政策研究的调研传统

第三节 理论:技术赶超的激励结构、能力基础和行为特征

第二章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历程与分析框架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历程

(一)基于独立研发的试验性探索(2004年以前)

(二)自主创新导向的技术引进(2004—2008年)

(三)形成正向设计能力(2008—2012年)

(四)自主知识产权创新与标准体系建设(2012年之后)

第三节 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分析框架

(一)激励结构与高强度技术学习和组织间合作

(二)技术学习与技术能力发展

第四节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启示与延伸讨论

(一)构建多元化的技术赶超路径

(二)发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边界条件

(三)对政府在产业赶超中作用的再认识

第三章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有效边界

第一节 研究问题提出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调研方法

第三节 政府干预驱动中国高铁技术赶超的关键因素

(一)市场需求、技术机会与高强度技术学习

(二)自主创新、商业化应用导向与高效技术赶超

(三)创新抱负、经济理性与全产业链技术能力提升

第四节 研究发现与“高铁模式”的有效边界

第四章产业创新体系演进与中国高铁技术赶超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综述与分析框架

(一)关于中国高铁创新的文献综述

(二)技术创新文献评述与分析框架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三节 数据收集方法

第四节 中国高铁产业创新体系的基本特征分析

(一)铁路产业基本制度:特殊性与一般性

(二)高铁产业的行为人:低进入退出与高动态均衡

(三)高铁技术的两个经济学属性

第五节 中国高铁产业创新体系的动态演进

(一)独立研发阶段(2004年之前):“双分权”体制下的专用性技术投资激励不足

(二)引进消化吸收阶段(2004—2008年):供给分权、需求集权与强化激励

(三)自主再创新阶段(2008年之后):产业创新体系的扩展与创新的惯例化

第六节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政企系统集成能力共演化与中国高铁技术赶超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评述与研究问题

(一)技术追赶的产业差异:复杂产品系统的特殊之处

(二)后发集成商的技术追赶:系统集成能力的形成

(三)技术追赶中的政府角色:制度视角和能力视角

(四)研究问题提出:政府与企业系统集成能力的共演化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方法

(一)方法选择

(二)案例选择与案例情境

(三)数据收集

(四)系统集成能力界定

(五)数据分析

第四节 案例分析与研究发现

(一)早期进入阶段的替代型共演化

(二)技术引进之后的互补型共演化

(三)高水平提升阶段的分化型共演化

第五节 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理论贡献与实践启示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第六章中国高铁技术赶超过程中的正向设计能力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文献回顾与分析框架

第三节 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四节 中国高铁装备产业的正向设计能力发展

(一)独立研发阶段(2004年以前)

(二)引进学习阶段(2004—2008年)

(三)正向设计阶段(2008年之后)

第五节 中国高铁装备产业正向设计能力发展的促进因素及其作用

(一)战略导向:强调工程化和商业化的技术能力建设宗旨

(二)资源配置:传承有序的人力资源积累和协调有效的长期合作机制

(三)活动系统:持续完善、高效运转的行业试验体系

(四)学习机制:密集试验、批量应用的高强度技术学习

第六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启示

第七章面向未来的中国高铁创新体系与政策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从并跑到领先”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第三节 构建创新导向的制度激励结构

第四节 避免企业过度多元化陷阱

第五节 重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机构

第六节 强化高校基础研究功能

附录

附录1 中国准高速和高速列车研制的主要阶段

附录2 中国准高速和高速列车主要型号

附录3 中国三大高速动车组整车企业研制的主要动车组型号

附录4 系统集成能力的多种定义与维度划分

附录5 访谈数据、实地调查与二手数据来源编号

参考文献

后记

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吕铁著。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高铁技术赶超:制度激励与能力构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智慧型京张奥运高铁 电子书
本书探讨2022年北京冬奥会视角的京张智慧型奥运高铁的内涵、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铁路智能化运营与评价。重点分析了智能系统理论在高铁产业的智能化转型中的功能作用、北京智慧城市的智慧交通建设、未来京张高铁将带动京津冀西北区域小康富裕发展的路径及其对我国冰雪旅游等产业的拉动作用。本书适合铁路智能化、2022冬季奥运会、智慧城市、区域经济等相关的管理、技术和研究人员以及学生阅读。
绿色铁睡理论与工程技术 电子书
本书作者应用系统工程学的思想和方法,通过广泛调研、系统研究和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我国铁路建设和管理的实际,重点研究和论述了绿色铁路的理论与评价方法和绿色铁路建设关键技术(铁路建设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铁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铁路边坡治理及景观绿化技术)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该书构思新颖,理论联系实际,内容系统完整,论述重点突出,叙述深入浅出,选材案例典型,对建立和完善绿色铁路的理论与技术体
高信用社会:信托与信用制度 电子书
作者在海外金融机构从业多年,在国内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和中信集团都有多年的工作经历,经验丰富,对金融行业的理解也非常深入。 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内容,使深奥的金融知识变得通俗易懂,即使没有金融背景知识的人也能从中理解信用与信托的本质。
高电压技术 电子书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电介质的物理特性及电气强度,电气设备的试验装置及绝缘试验,电力系统过电压及防护,电力系统绝缘配合等。着重叙述高电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高电压工程的常用技术。
高电压技术 电子书
本书为“十三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全书分三个学习情境,其主要内容包括绝缘介质电气性能及击穿过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和电力系统过电压防护。本书从基本物理概念及物理过程入手,引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职业规范,适当介绍新技术、新方法,突出了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电力技术类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发供电企业生产技能人员的培训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