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世界百大思想家、哲学界诺贝尔奖“博古睿哲学与文化奖”得主努斯鲍姆代表作。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以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探求“爱的知识”的视角,从哲学理论与文学理论相结合的高度,探讨了人类一直以来关注的人性、感知、诡辩、阅读、灵魂、个体与爱等主题。并在回应“人应该如何生活”这一哲学核心问题的过程中,极大地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突出了感性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作为哲学和文学内部关系最具现代性的优质探讨,作品中不仅包括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怀疑论等哲学思想的别样诠释,也涉及对《追忆似水年华》《大卫·科波菲尔》等经典文学作品的精彩解读。
相信本书不仅能为学界带来许多生动且富于启迪的新议题,使普通读者对那些备受钟爱的作家产生新角度的认识,也因其从专业哲学视角出发所提供的情绪价值,使阅读者重新思索和体认自身关切的具体话题。
作者简介
作者玛莎·C.努斯鲍姆,美国当代政治学家、道德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与伦理学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著有《善的脆弱性》《培养人性》《诗性正义》等。2012年获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社会科学奖”,2016年获日本“京都奖·艺术与哲学奖”。曾被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与英国《展望》杂志列入“世界百名杰出知识分子”榜单。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献词
前言
致谢
全简标题对应
楔子
第一章 导论:形式与内容,哲学与文学
1. 价值之物的不可通约性
2. 感知的优先性(特定事物的优先性)
3. 情感的伦理价值
4. 不受控制事件的伦理相关性
第二章 感知的洞察力:一个有关个人和公共理性的亚里士多德式概念
I. 多元价值和不可通约性
Ⅱ. 特殊事物的优先性
Ⅲ. 情感与想象的理性
Ⅳ. 三种要素的集合
V. 思想的渴望,同情的旅程
Ⅵ. 一个空洞的境遇道德?
Ⅶ. 即兴何时即兴
Ⅷ. 公共和私人:作为领袖的感知者
Ⅸ. 一个感知者的社会
尾注
第三章 柏拉图论可通约性与欲望
I
Ⅱ
Ⅲ
Ⅳ
尾注
第四章 有瑕疵的水晶:詹姆斯的《金钵记》以及作为道德哲学的文学
I
Ⅱ
尾注
第五章 “细微的体察和完全的承担”:文学与道德想象
I
Ⅱ
Ⅲ
Ⅳ
V
尾注
第六章 感知的平衡:文学理论与伦理理论
伦理的缺席
反思的平衡
僵直与惊奇
感知与方法
感知与爱
文学理论和伦理理论
尾注
第七章 感知与革命:《卡萨玛西玛王妃》与政治想象
I
Ⅱ
Ⅲ
Ⅳ
V
Ⅵ
Ⅶ
Ⅷ
尾注
第八章 关于诡辩的传统
尾注
第九章 为生命阅读
重新定位伦理批评
哲学和文学
友谊、诱惑和培养道德情操的学校
实践理性与多元主义
尾注
第十章 灵魂的虚构
I
Ⅱ
Ⅲ
尾注
第十一章 爱的知识
用知性审视心灵的知识
认知的印象:痛苦中的知识
认知印象与生命科学
反思规划的认知:普鲁斯特的最终观念
学会投入
话语形式与生活的艺术
尾注
第十二章 叙事情感:贝克特的爱的系谱学
I
Ⅱ
Ⅲ
Ⅳ
V
Ⅵ
Ⅶ
Ⅷ
Ⅸ
尾注
第十三章 爱与个体:浪漫的公正和柏拉图式渴求
尾注
第十四章 斯蒂尔福斯的手臂:爱与道德观念
I
Ⅱ
Ⅲ
Ⅳ
V
尾注
第十五章 超越人性
I
Ⅱ
Ⅲ
Ⅳ
V
尾注
索引
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是201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玛莎·C.努斯鲍姆。
得书感谢您对《爱的知识:写在哲学与文学之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