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乐籍研究(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

秦淮乐籍研究(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重点讨论秦淮乐籍文化时也兼及苏州与扬州的乐籍文化。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综合视角,对明清时期以南京秦淮为中心的乐籍制度的女乐进行深入探究。明清是乐籍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明清秦淮有鲜明的时代文化标志,明清的秦淮女乐活动为“兴盛”、女乐事迹为“彰显”,构成了以南京为中心,苏州与扬州为副中心的“秦淮乐籍文化圈”,这一区域是乐籍文化之代表,又是个性鲜明的江南区域文化原点。

作者简介

作者程晖晖,女,1976年生,江苏彭城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淮阴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先后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古筝演奏)、厦门大学(中国音乐史学与美学)、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传统音乐遗产研究)。主要致力于中国音乐史学、中国传统音乐遗产的研究。已在《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中国音乐》《人民音乐》等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完成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青年课题1项,开发“传统音乐曲牌索引及其统计系统”软件数据库。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编辑委员会

总序

绪论

一、论题聚焦:一个被长期误读的群体

二、研究辨正:突破集体无意识

第一章 历史文化坐标下的秦淮乐籍

第一节 女乐与音乐文化史两条主脉

一、女乐——俗乐的主要“创承”者

二、女乐——礼乐的重要参与者

三、礼乐与俗乐的一致性

第二节 女乐的历史与分类

一、女乐的一致性历史

二、女乐的分类一致性

三、女乐的称谓一致性

第三节 女乐——乐籍制度的核心因素

一、女乐与乐籍制度的渊源

二、女乐与乐籍制度的实施

三、女乐与乐籍制度的发展

四、女乐与乐籍制度的解体

五、礼俗之间的乐籍制度与女乐

第四节 被误读的女乐

一、结合“顺向”与“逆向”考察:被误读的“娼妓”

二、从“社会性别”角度辨析:“家妓”抑或“官妓”

三、引入“口述”史料:“女伶”对女乐以色娱人功能的承继

第五节 本文“秦淮乐籍”定位——明清以秦淮为中心的在籍女乐

一、乐籍制度下的女乐与城市里的音乐文化

二、秦淮乐籍——乐籍制度下大都市女乐典型

第二章 秦淮乐籍与区域文化

第一节 秦淮乐籍文化的背景

一、“秦淮乐籍文化圈”的概念界定

二、秦淮乐籍文化圈的自然环境与建置沿革

三、秦淮乐籍文化的历史底蕴

第二节 明清时代成因——以制度的提升作用为主导

一、秦淮乐籍文化圈的音乐管理机构

二、从乐籍群体看中央与地方官属机构与场所的用乐一致性

三、明清秦淮乐籍文化圈的用乐场所

四、明清历朝乐籍制度在秦淮的彰显与变迁

第三节 秦淮乐籍

一、秦淮乐籍的来源

二、秦淮乐籍的音声技艺培养

三、秦淮乐籍的组织特征

四、秦淮乐籍的内部等级地位

五、秦淮乐籍与男性专业乐人

六、秦淮乐籍与“嫖客”

七、秦淮乐籍的都市生存格局

八、秦淮乐籍的信仰与习俗

九、秦淮乐籍的心态

十、社会对秦淮乐籍的看法

十一、秦淮乐籍的视死如归

十二、秦淮乐籍的才艺

十三、“养瘦马”与秦淮“私妓”

十四、秦淮乐籍的归宿

第四节 从秦淮乐籍文化探索整体与区域的文化一致性

一、秦淮乐籍文化的引领性

二、国家礼制仪式与礼制场合里的秦淮乐籍

三、除籍前的秦淮乐籍分布

四、除籍后江苏女乐在全国的分布

第三章 秦淮乐籍对音乐文化的影响

第一节 在籍女乐与音乐文化一致性

一、在籍女乐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参与

二、教坊俗乐网络体系对女乐在音声技艺方面的制度化规定

三、曲牌·女记小令三千·音声技艺一致性

四、从统计学角度看小令在传统音乐文化中的地位

第二节 秦淮乐籍:引领潮流者

一、“官腔”与秦淮乐籍

二、秦淮乐籍对明早期“官腔”——“北曲”的“创承”

三、从里巷歌谣、“南戏”、时尚小令到明清“官腔”——昆腔

四、曲家魏良辅是乐籍中人说

五、秦淮乐籍对“官腔”的“创承”

六、秦淮乐籍·时尚小令·音乐雅俗

第三节 乐籍制度解体对江苏女乐的影响

一、乐籍制度解体对江苏女乐的影响

二、乐籍制度解体后的秦淮用乐场所

三、除籍后江苏女乐对音声技艺形式的“创承”

四、除籍后江苏女乐对民间礼俗的参与

五、除籍前后女乐所“创承”音声技艺的不同之处

第四章 秦淮乐籍所“创承”音声技艺形式的当下存在

第一节 女乐所“创承”音声技艺于当下存在的主要方式

一、除籍后女乐与女艺术家的本色表演

二、“俗曲礼用”与声乐曲的“器乐化”

三、从男唱女声到本色表演

第二节 女乐所“创承”音声技艺形式在除籍后的主要承载者

一、乐籍群体后人

二、除籍后的女乐与女艺术家

三、宗教信仰者

四、票友

第三节 秦淮乐籍所“创承”音声技艺形式的当下存在例论

一、秦淮乐籍与“戏曲”——以河北“昆弋”与“湘昆”为例

二、秦淮乐籍与“说唱”——蒲松龄俚曲·秦淮乐籍·说唱传承

三、秦淮乐籍与“民歌”——“明清俗曲”再辨析

四、秦淮乐籍与“器乐”——江南丝竹·堂名·清客

五、秦淮乐籍与“舞蹈”——“花鼓”今昔

第四节 女乐所“创承”的音声技艺形式于当下存在的主要原因

一、传统音乐的多功能性

二、乐籍制度解体后民间礼俗对国家制度的接衍

三、教坊俗乐网络体系与高级别府署的意义

四、国家制度对审美的制约

五、“社会性别”制度成因

第五章 秦淮乐籍对中国传统音乐遗产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女乐概念厘定的意义

第二节 秦淮乐籍与传统音乐文化一致性

第三节 对当下的都市里传统音乐文化生存状态的思考

第四节 秦淮乐籍的学科研究意义

一、再议“音乐学,请把目光投向人”

二、“历史的民族音乐学”意义

参考文献

后记

秦淮乐籍研究(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是2019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作者程晖晖。

得书感谢您对《秦淮乐籍研究(礼俗之间·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拇指之间 15 秒就能学会的拇指琴教程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个章节,内容包括拇指琴的介绍、弹奏练习、适合演奏的时下流行乐曲等。作者用详细的文字讲解,并配以乐谱展示,让没有音乐基础的读者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再参考展示谱例,轻松学习拇指琴弹奏。
锦衣红颜家国梦:张艺谋电影身体文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身体这一独特视角对张艺谋电影进行分析和理解。由于电影中的身体牵涉到文化性别、种族、阶级等一系列复杂的文化议题,因此身体研究也必然关联到文化研究。本书将把电影中的身体置于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生态中,在身体理论和电影文本、电影文本和社会历史文本构成的互文关系中进行论证。同时,坚持文化学研究和影像分析相结合,在影像细读的基础上进行文化批评,避免文化研究在艺术批评上的局限。
毓秀古郡 壮美象州——象州籍书画艺术名家巡展优秀作品集 电子书
本书是2019年9月举办的“毓秀古郡·壮美象州——象州籍书画名家优秀作品巡展”的作品集,收录了此次画展的作品,包括中国画、油画、书法等多种艺术形式。本次展览的参展作品主要以象州县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为创作题材。艺术家深入发掘象州的人文、自然内涵,并根据自身的艺术体验创作出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展现出象州县在新时代下的崭新面貌,讴歌了象州人民在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象州籍艺术家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评音论乐——中国乐坛备忘录 电子书
本书作者为近41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音乐评论家,媒体人之一。
品乐之乐——关于作曲家和演绎者的笔记 电子书
本书为知名乐评人张可驹关于音乐的评论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