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论衡龚鹏程中西对比研究全新作品

中西论衡龚鹏程中西对比研究全新作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龚鹏程全新著作集,专题论述中西异同,内容涉猎广泛本书是龚鹏程未曾出版过的一部全新著作集,书中探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与融合,29篇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法治、科学、宗教等众多方面,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跳脱传统标签限制,呈现欧美前沿研究龚鹏程身上比较多的标签是传统主义者、国学大师。他是中文系出身,但西方美学与文学理论、比较文学亦是其主业,他于20世纪90年代开课“欧洲的中国观”,是我国较早整体式研究欧洲的学者,是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先驱者。◎以西方为方法,论衡中西以西方为方法,乃是最传统的,现在我们只是要在中西共构的世界中继续发扬这种方法。作者融通古今,横贯中西,引经据典,洞察深入,以西方为方法,论衡中西,把中土传统经世致用之学和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结合,应用于现实。西方看中国,千奇百怪,中国人看西方也同样光怪陆离。但只陈述这些“印象”,如后来欧美汉学界流行一时的印象研究那般,海客谈瀛,稗贩异闻,算不上是什么研究。……以西方为方法,乃是最传统的,现在我们只是要在中西共构的世界中继续发扬这种方法。——龚鹏程

内容简介

龚鹏程不仅是国学大师,亦是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研究的先驱者。《龚鹏程:中西论衡》是龚鹏程未曾出版过的一部全新著作集,专题探讨了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异同与融合,29篇文章内容涉及文学、哲学、艺术、历史、法治、科学、宗教等众多方面,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共同面临的问题。作者融通古今,横贯中西,引经据典,洞察深入,以西方为方法,论衡中西,把中土传统经世致用之学和欧美现代后现代理论结合, 应用于现实。

作者简介

龚鹏程,1956年出生于台北市,祖籍江西吉安。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创校校长,获台湾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杰出研究奖等奖项及台湾校园十大名师称号。2004年起,先后任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山东大学讲座教授。

主要著作有《文学散步》《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书艺丛谈》《国学入门》《龚鹏程四十自述》《中国诗歌史论》《中国文学批评史论》《侠的精神文化史论》等一百六十多种。


章节目录

001 / 西方人文主义这面镜子里有中国人的镜像吗?

017 / 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

029 / 百年汉字演进史

045 / 何以内地没有史诗?

057 / 中西戏剧观念的差异

067 / 中西比较文化学到底该比较什么?

077 / 中西文化的合与分

095 / 在时间的面相下

103 / 以苏格拉底为鉴

109 / 不是数学的古希腊几何学

121 / 西学正典

129 / 五湖四海的意识程序

137 / 我们需要更多向不可能开放的经验

145 / 孟德斯鸠迷惑了中国

153 / 权衡中西法学

167 / 对法治社会的反思

181 / 一切以西方模式解释中国的讲法,都该停下来

187 / 科学主义与科学无关

195 / 垂头丧气的近代思想史?

205 / 梅洛- 庞蒂的说法如此优雅

211 / 西方的情欲结合不良问题

221 / 中药西传是一场守法的革命

231 / 中国人不爱看相

241 / 我授希腊哲学以宗教之名

251 / 高冷的西方哲学史已被按倒在地上摩擦了

259 / 定夺苏格拉底

271 / 全球化,太全球化了!

275 / 不太平之洋

283 / 环境难民的自我救赎


中西论衡龚鹏程中西对比研究全新作品是2021年由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作者龚鹏程。

得书感谢您对《中西论衡龚鹏程中西对比研究全新作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综合英语.英国文学经典作品 电子书
全书共分15个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并按主题选取三篇英国经典文学作品,每个单元还设计了练习活动,从主要内容信息入手,逐步深入到细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认知能力。
语用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为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文集,以“语言与传播”为中心,从“语言规划与应用”“语言传播与媒介”“叙事语言与文学”“视觉语言”四个方面进行论述。书后附创办以来举行过的学术讲座名录。
生态权研究 电子书
本书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关注生态权,用生态权的思想构筑或者修正法律制度,这也是本书主要的理论贡献。
潮阳方言研究 电子书
本书对潮阳方言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潮阳方言的语音系统、连续变调、文白异读、重叠式、范围副词、象声词、训读字,以及潮阳方言形容词的程度状语补语与宾语,潮阳方言动词“去”的形态变化及其语法功能,潮阳话的本地字等方面的内容。
南宋墓葬研究 电子书
以南宋为中心,从田野出发,以墓葬为支点,探索和揭示墓葬制度、社会礼俗和思想观念的传承与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