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分析哲学(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走进分析哲学(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以逻辑学家的眼光,对“语言转向”的由来、动机和形成做了清晰而深入的论述。

内容简介

作者以逻辑学家的眼光,对“语言转向”的由来、动机和形成做了清晰而深入的论述,指出:分析哲学导源于现代逻辑。

而作者对理想语言派和日常语言派的具体考察进一步揭示:现代逻辑知识之多少与修养之深浅直接影响其哲学研究的深度和力度。

作者呼吁:加强现代逻辑在哲学教学和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这对一向缺乏强有力的分析传统的中国哲学界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王路,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77年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本科毕业,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硕士毕业。曾先后到德国明斯特大学哲学系、英国圣安德鲁斯逻辑与形而上学系、德国明斯特大学莱布尼兹研究所、日本东京都国立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习。1981年至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工作,2002年至今在清华大学哲学系工作。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逻辑学、分析哲学、形而上学。著有《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弗雷格思想研究》《走进分析哲学》《逻辑的观念》《寂寞求真》《理性与智慧》《“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逻辑基础》《逻辑与哲学》《逻辑方圆》《寂寞求真》《读不懂的西方哲学》《解读<存在与时间>》,及“真、意义与逻辑”、“没有超越的“超越”——与陈波教授商榷”、“如何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是论文。其中专著《“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荣获“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年)专著《读不懂的西方哲学》荣获“北京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012年)。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再版序

前言

第1章 导论

1 研究现状

1.1 语言哲学和分析哲学

1.2 语言学哲学和语言哲学

1.3 泛语言哲学

1.4 语言哲学史

2 语言转向

2.1 “语言转向”的由来

2.2 语言转向的动因

2.3 语言转向的形成

3 语言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3.1 主要人物

3.2 思想背景

第2章 分析哲学的领袖及其思想

1 弗雷格和他关于意义和意谓的思想

1.1 意义和意谓的区分

1.2 思想与真

1.3 对象和概念

2 罗素和他的摹状词理论

2.1 不定的摹状词

2.2 限定的摹状词

2.3 摹状词理论的主要特点

2.4 斯特劳森的批评

3 维特根斯坦和他的《逻辑哲学论》

3.1 几个层次

3.2 基本思路

3.3 主要特征

4 卡尔纳普和他的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想

4.1 词的意义

4.2 句法问题

4.3 思想特点

第3章 语言哲学的主要特征

1 以句子为出发点

1.1 逻辑原子论

1.2 语境原则

1.3 意义理论

1.4 意义和所指

2 从句法到本体和认识

2.1 语义上溯

2.2 对数的分析

2.3 分析的方法和依据

第4章 挑战常识

1 存在

1.1 康德的反驳

1.2 存在不是一个谓词

1.3 存在与个体

1.4 自由逻辑

1.5 摩尔的分析

2 分析和综合

2.1 奎因的质疑

2.2 传统的区分

2.3 成功之处

3 真

3.1 塔尔斯基的论述

3.2 真还是真理

3.3 T约定

第5章 日常语言学派

1 摩尔

1.1 捍卫常识

1.2 分析摹状词

1.3 对比罗素

2 赖尔

2.1 分析“存在”

2.2 分析摹状词

2.3 分析的方法

3 奥斯汀

3.1 新技术

3.2 言语行为理论

3.3 理论特点

4 斯特劳森

4.1 主谓区别

4.2 解释主谓区别

4.3 思想特点

5 后期维特根斯坦

5.1 系统与不系统

5.2 批评与联系

5.3 疑难与迷惑

6 日常语言学派的主要特征

6.1 主要特征

6.2 反思追随者

第6章 语言分析

1 亚里士多德的语言分析

1.1 范畴分类

1.2 区分谬误

2 中世纪的语言分析

2.1 助范畴词

2.2 指代

3 海德格尔的语言分析

3.1 具体说明——“是”

3.2 抽象说明——“是者是”

3.3 抽象说明——“此是”

3.4 分析的特征

4 语言分析的主要特征

第7章 逻辑和哲学

1 逻辑的性质

1.1 推理

1.2 思维

1.3 句法和语义

1.4 语言

1.5 必然地得出

2 哲学的性质

2.1 爱智慧

2.2 哲学与科学

2.3 形而上与形而下

2.4 可以拒绝形而上学吗?

3 思辨与分析

3.1 区别

3.2 融合与分离

3.3 发展与进步

4 关于中国哲学和逻辑研究的思考

4.1 哲学的传统与特征

4.2 逻辑的传统与特征

4.3 现状与反思

4.4 研究与理解

附录 分析哲学与哲学分析

主要参考文献

走进分析哲学(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2020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路。

得书感谢您对《走进分析哲学(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哲学与人生 电子书
本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哲学心语 电子书
本书是作者具有自传性质的哲学随笔,作者对于自己平生学习哲学的诸种快慰、体味人生百般滋味进行凝练总结,风格闲淡疏朗,与论文迥异。上篇主要是对于哲学的学习、学问的研究、文化的传承等过程的梳理和对点滴感悟的采撷,给人启迪与思考;下篇主要就人性、情感、生活中的挫折及个人生活经历娓娓道来,却有哲思充溢其中,读来让人受益匪浅。
哲学观研究 电子书
本书论述了哲学观与世界观、黑格尔的哲学观、马克思的哲学观、哲学观与现代哲学、当代中国的哲学观念变革、哲学观与哲学研究以及哲学观与哲学教育等七个问题,揭示了哲学的特殊的理论性质和独特的社会功能,展现了哲学发展的自我批判的活力和永不枯竭的理论空间。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宏观维度及学术理论上再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前沿观点及热点问题。
改变世界的哲学 电子书
《马克思主义简明读本》系列丛书是专门为读者组织编写的一套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通俗理论读物,本系列丛书紧紧围绕十八大精神,宣传马列主义、毛年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理论和制度,引导读者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