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著名史家石川祯浩新作,生动演绎中国近代历史的台前与幕后。

内容简介

本书所收文章,聚焦于近代中日思想交流史和早期中国共产党史,从对具体事项和细节的考证出发,揭示和探讨中国近代历史的多重面相。作者主张采纳更宽阔的研究视野,充分考虑日本和西方(也包括苏联及第三国际)的影响,从与世界性的思想流通、影响及运动的相互关系的角度着眼,回归历史发生现场,加深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

作者简介

作者石川祯浩,11988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2002年获京都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历史系留学(1984-1986),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01-2002)。现任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现代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中国共产党成立史》,发表学术论文《晚清“睡狮”形象探源》《关于孙中山致苏联的遗书》等近50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中文版序

一 何谓中国

晚清“睡狮”形象探源

一、序言——缘起

二、探源之一

三、探源之二

四、探源之三

五、结语——“睡狮”“醒狮”形象出现以后

20世纪初年中国留日学生“黄帝”之再造——排满、肖像、西方起源论

一、序言——排满主义和黄帝

二、黄帝像的出现及其发展

三、黄帝西方起源论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告示牌问题考

一、序言

二、公园门口有过“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告示牌吗?

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告示牌传闻的形成

四、中国人入园的实际情况——中国人真的没能进入外滩公园吗?

五、告示牌所暗示的意义

辛亥革命时期的种族主义与中国人类学的兴起

一、西方人类学传入东亚

二、戊戌维新派的种族观念

三、“排满革命论”与中国人类学

二 东瀛之风

梁启超与文明的视点

一、导言

二、中国的“文明”

三、福泽谕吉的媒介作用

四、地理决定论与帝国主义认识

五、结束语:“文明”言论在东亚的共有

近代东亚“文明圈”的成立及其共同语言——以梁启超的“人种”为中心

一、序言

二、明治日本及清末中国的人种论——梁启超流亡日本之前

三、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的人种观

四、结语

梁启超与明治时期日本的地理学研究

一、序言

二、梁启超地理学之来源

三、梁启超、章炳麟与地理环境决定论

四、作为“大理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五、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与唯物史观

李大钊早期思想中的日本因素——以茅原华山为例

一、序论

二、李大钊早期思想的复杂性

三、风靡一时的言论家——茅原华山

四、李大钊的《青春》和茅原华山的《悲壮精神》

五、李大钊的时间论、文明论和茅原华山

六、一个思想内容,两个相反评价

三 国民革命

走进“信仰”的年代——1922年反基督教运动初探

一、序言

二、北京的反基督教运动(非宗教大同盟)

三、上海的反基督教运动(非基督教学生同盟)

四、1920年代——“信仰”的时代

五、结语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终结与苏联和共产国际——所谓“斯大林五月指示”问题

一、序言

二、“五月指示”的背景——共产国际执委会第八次扩大全会

三、“斯大林五月指示”的内容及其向中国的传达

四、罗易泄露“五月指示”问题

五、结语

走向农村革命——中国共产党的农民运动策略与共产国际

一、序言

二、早期共产党对农民问题的认识与中共三大

三、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全会时期农民运动方针的形成

四、七次全会决议对中共的冲击——代结语

四 史实考据

早期共产国际大会的中国代表(1919-1922)

一、前言

二、第一次大会和第二次大会

三、第三次大会

四、第四次大会

五、结束语

由考证学走向史料学——从中共一大几份资料谈起

一、序言

二、陈潭秋《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的几个版本

三、葛萨廖夫《中国共产党的初期革命活动》的几个版本

四、《董必武给何叔衡的信》与张国焘《关于中共成立前后情况的讲稿》

五、结语

中共二大与中共党史研究史

一、前言

二、大会相关文献的产生和流传

三、大会的会期、会址:定论是如何确立的

四、中共二大代表名单

孙中山致苏联政府遗书

一、序论

二、孙中山《遗嘱》的形成过程

三、《致苏联政府遗书》的形成过程

四、结语

参考文献

人名索引

事项索引

书名、刊名、著作索引

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是201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日] 石川祯浩。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表与里(博雅史学论丛·海外中国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中西古代历史、史学与理论比较研究 电子书
本书分为: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历史比较研究、古代中国与西方的史学概论、古代中国与西方历史理论的比较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历史发展的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与西罗马灭亡后欧洲文明断续的异同等内容。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第1辑) 电子书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本期是第一辑。
史学调查与探索.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学部论丛 电子书
本书收录了《中国当代民族史研究的成就和特点》《民族志文献与中国民族史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分期》《中华文明的基本特质》《有关“民族”概念及中国话语权问题》《族群互动与中国制度史》《朝贡体系与宋朝国家安全》等文章。
中国近代史 电子书
一部好看又权威的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电子书
《中国近代史》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认为“中国人能否近代化将关系国家兴亡”,主要阐述了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近代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进而提出“近代化国防不但需要近代的交通、教育、经济,并又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中国近代史》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为后来的研究者所推崇,被称为近代中国史研究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