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为吴文化与越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资料。
内容简介
自从1936年卫聚贤创立“吴越史地研究会”以来,关于吴文化与越文化的研究日益深入,但是由于关于吴国和越国的文献数量很少、内容又极其零碎,仅仅依靠这些已知的文字史料来研究吴文化与越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本书旨在依靠考古资料把吴文化与越文化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社会上有许多好心人把吴文化与越文化的下限一直延伸到现代,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本书明确地把吴文化与越文化的时限界定于先秦。本书要探索的问题有:吴文化与越文化的起源,土墩墓与石室土墩墓的性质与族属,吴人与越人的原始瓷、印纹陶、玉器、青铜器与金文,吴国与越国的城址,战国前期的越墓与越人的华夏化倾向,战国后期吴越地区的文化转型,吴文化与越文化融入汉文化后吴人和越人的去向。本书附有13张篇幅颇大的表格,汇集了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信息,可以提供给后学者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题的检索资料。
作者简介
作者叶文宪,1977年已到而立之年才考上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学习历史,现在在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教授历史。25年来已发表各类论文102篇,在这奉书之前还出版过5本著作:《吴国史》、《趣味考古》、《新概念哲学》、《重新解读中国》、《反谈中国历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前言
序
上编 先吴文化与先越文化
第一章 良渚文化不是吴文化与越文化的源头
第一节 良渚文化的消失及其与马桥文化之间的断层
第二节 良渚文化因素的传播
第二章 马桥文化 ——先越文化
第一节 越非苗裔考
第二节 非戊、钺、越、越族、越国考
第三节 新发现的广富林文化与钱山漾文化
第四节 马桥文化
第三章 湖熟文化 ——先吴文化
第一节 点将台文化
第二节 湖熟文化
中编 吴文化与越文化
第四章 吴越地区的土墩墓
第一节 江南土墩墓的分区
第二节 西周春秋时期太湖以南地区的越人土墩墓
第三节 西周春秋时期宁镇地区的吴人土墩墓
第四节 西周春秋时期太湖以北地区的土墩墓
第五章 几何印纹陶与原始瓷
第一节 吴人的几何印纹陶与原始瓷
第二节 越人的几何印纹陶与原始瓷
第三节 吴、越几何印纹陶与原始瓷之比较
第六章 吴国与越国的青铜器
第一节 吴国与越国的青铜器皿
第二节 吴国与越国的青铜兵器
第七章 吴国与越国的玉器
第一节 吴国玉器
第二节 越国玉器
第八章 吴国与越国的金文
第一节 吴国的金文
第二节 越国的金文
第九章 从吴国与越国的城址看吴国与越国的对峙
第一节 从吴国城址看吴人与越人对生存空间的争夺
第二节 从越国城址看吴越两国以太湖为界互相对峙
第十章 越徙琅琊的考古学考察
第十一章 战国前期越文化的华夏化倾向
第一节 战国前期吴越地区越墓的变迁
第二节 战国前期越人器物的变化
第三节 “越为禹后”的传说与上层越人向华夏认同
下编 吴人与越人的去向及吴越地区的楚文化与汉文化
第十二章 越国灭吴后吴人的去向
第十三章 战国后期吴越地区的楚文化
第一节 战国后期吴越地区的楚墓
第二节 吴越地区楚墓出土的器物
第三节 战国时期吴越地区居民的更替与文化变迁
第十四章 楚灭越以后越人的去向
第一节 外越
第二节 东瓯
第三节 闽越
第四节 南越
第五节 山越与悬棺葬
第六节 百越消失后越人在南方中国人基因中留下的印记
第十五章 吴越地区的汉文化
第一节 吴、越、楚、秦融为汉郡
第二节 吴越地区汉文化的特点
第三节 吴越地区汉文化对楚文化的继承
附表一 良渚文化遗址表
附表二 各地发现的良渚文化器物表
附表三 广富林文化与钱山漾文化遗址表
附表四 马桥文化(含亭林类型)遗址表
附表五 湖熟文化遗址表
附表六 黄山—天目山以南区土墩墓表
附表七 太湖以南区土墩遗存表
附表八 宁镇地区吴人土墩墓表
附表九 太湖以北地区越人石室土墩墓表
附表十 太湖以北地区春秋晚期
附表十一 战国前期吴越地区越墓表
附表十二 战国后期吴越地区楚墓及遗址表
附表十三 吴越地区汉墓及遗址表
参考论著
后记
考古学视野下的吴文化与越文化是20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叶文宪。
得书感谢您对《考古学视野下的吴文化与越文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