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不仅代表了当代易学研究的最新水平,也是当代经学研究、古典学研究工作的典范,适合文史哲专业工作者和易学爱好者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作者2000年以前关于《周易》经传、易学史以及帛书《易传》、楚简《周易》研究的17篇论作及2篇附录,又加上了作者新刊的4篇论文、1篇专访,全面反映了作者20年来易学研究的成果及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作者廖名春,男,1956年生,湖南武冈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师大诗歌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哲学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文学硕士(武汉大学,1988)、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1992)、中国思想史博士后(西北大学,1995~1997)。主要从事出土简帛和先秦秦汉学术的研究。著有《周易研究史》(与康学伟、梁韦弦合作,湖南出版社,1991)、《荀子新探》(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帛书易传初探》(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8)、《新出楚简试论》(台湾古籍出版公司,2001)、《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齐鲁书社,2001)、《郭店楚简老子校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出土简帛丛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等书,在《历史研究》、《文史》、《哲学研究》、《汉学研究》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出版说明

前言

上编 易经探源

第一章 《周易》乾坤两卦卦爻辞新解

一、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二、用九与用六

三、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四、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五、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坤卦卦名探原兼论八卦 卦气说产生的时代

一、坤卦卦名原为“巛”

二、“坤”的出现及其本义

三、“土位在申”考实

四、八卦卦气说溯源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上海博物馆藏楚简《周易》管窥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周易》丰卦卦爻辞新考

参考文献

中编 易传考辨

第五章 《大象传》早于《彖传》论

一、《大象传》释上下卦之序

二、《彖传》释上下经卦之序

三、释卦德之序与释卦象之序不同的原因

四、《大象传》与《彖传》的关系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周易·说卦传》错简说新证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帛书《二三子》、《要》篇五题

一、德义无小失宗无大

二、鼎王

三、帛书《二三子》后半部分的拼接与缀补

四、《尚书》多仒矣

五、诗书礼乐不□百扁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帛书易传《要》篇与孔学研究

一、帛书《要》与今本《系辞传》

二、帛书《要》与《论语》

三、帛书《要》与六经

参考文献

第九章 帛书《周易》经、传述论

一、帛书《易经》

二、帛书《易传》

参考文献

第十章 《帛书系辞释文》补正

参考文献

下编 易学史纵横

第十一章 从语言的比较论《周易》本经的成书年代

一、基本词汇的考察

二、实词附加成分的考察

三、虚词运用的考察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从郭店楚简论先秦儒家与《周易》的关系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十三章 魏源易学初探

一、魏源的易著

二、魏源的易论

三、魏源思想中的易学影响

参考文献

第十四章 现代易学通论

外编 学易剩稿

第十五章 《易传》概论

一、《易传》的形成和特质

二、《彖传》解经的体例和思想

三、《象传》的体例和思想

四、《文言传》的体例和思想

(二)《文言传》的思想

五、《系辞传》的体例和思想

六、《说卦》易说

七、《序卦》、《杂卦》论卦序、卦义

参考文献

第十六章 读《周易全解》

第十七章 辩证法精神的新探索

附录一 从语言到历史,以考据求义理

附录二 廖名春易学论著目录

(一)书

(二)论文

后记

新版附录一 访大陆易学专家

新版附录二 二二相耦,相反为义

一、卦体与卦义

二、《周易》上经的卦义

三、《周易》下经的卦义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新版附录三 《周易》“惕”义考

一、“有孚窒惕”

二、“血去惕出”

三、“惕号”

新版附录四 楚简《周易·豫》卦再释

一、卦名之义

二、初六和六二爻辞

三、六三爻辞

四、九四爻辞

五、六五和上六爻辞

新版附录五 《周易·杂卦传》的再研究

一、前五十六卦文字的校释

二、后段简篇的复原

三、释卦方法辨证

新版跋

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是201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廖名春。

得书感谢您对《周易经传与易学史新论(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周易》疑义辩正:基于《经义述闻》 电子书
清代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对《周易》有深入的研究,他们所著《经义述闻》中的《周易》部分,通过辩论旧有之说,以期澄清《周易》研究中的有关疑义。辩论主要涉及语言学、经学和文献学三个层面。本书以王氏父子对于旧说之辩论为基础,广征博引,覃精研思,努力展示其深厚的训诂学以及校雠学功力,展示其在《易》理、卦象、卦变、卦占等“易学”问题上卓然独步之慧识。
美国人文主义:传统与维新 电子书
美国历代“人文主义者”的代表性文章选编。
当代中国学术史论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专题论文”是著者根据“以问题为中心的思路”,对当代重要学术现象、重要学术争鸣、重要学术成果等所进行的多种专题研究;“学术评论”主要是著者对近些年学术界出现的不正之风、不端行为乃至学术腐败等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同时也有对学术界正面现象的肯定和评论;“学人访谈”是著者对当代著名学人陈平原、温儒敏、叶朗、王一川、王岳川、熊元义等的专题访谈,比较系统、全面地总结了上述著名学人近些年来学术研
易学研究新视野:从综合百家到融通三教 电子书
《周易》素称“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国传统社会必读的文化经典、智慧经典。本书广泛搜求、认真解读相关文献资料,充分吸收、借鉴学术界以往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简要评述了《周易》的结构形式和流传过程、核心思想及当代价值等,系统考察了《周易》经传与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内在关联,深入探寻了易学思想在儒释道文化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及表现形式,并力求多角度、全方位诠释、总结当代易学研究成就。
论语导读(修订版) 电子书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形式,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黎千驹教授的《论语解读》,原文以杨伯峻《论语译注》为底本,对诸家注释择善而从,加之自己之思考,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引导人们汲取《论语》智慧,感悟人生哲理,提升行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