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通史简编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中国著名哲学家冯契作品,系统梳理了中国哲学发展的脉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冯契先生的两种代表著作——《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的缩编本。出版缩编本的原因一是这两种著作篇幅巨大,共约100万字,对一般读者来说阅读较为吃力;二是便于译成外文,向国外介绍。

这个缩编本把“古代”和“近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名副其实的自上古至1949年为止的“中国哲学通史”。又由于它是简化了的,贯串其中的通史的线索便显得更加清晰,使读者易于把握。

作者简介

作者冯契(1915-1995),原名冯宝麟,20世纪中国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早年师从金岳霖、冯友兰、汤用彤等。经过一生的沉思,建构了“智慧说”的哲学体系。代表作有“智慧说三篇”(《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人的自由和真善美》)和“哲学史两种”(《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出版说明

1991年版作者前言

绪论

第一节 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

第二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

第三节 “古今中西”之争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

第一篇 先秦

第一章 儒、墨、道、法诸子的兴起

第一节 孔子的仁知统一学说

第二节 墨子及儒墨之争——经验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第三节 《老子》:“反者道之动”——辩证法否定原理的提出

第四节 《孙子兵法》以及法家之初起

第二章 百家争鸣的高潮

第一节 《管子》:法家和黄老之学的合流

第二节 儒法之争与孟子性善说

第三节 庄子:“万物一齐,孰短孰长”——相对主义反对独断论

第四节 名家“同异”“坚白”之辩——相对主义和绝对主义的对立

第五节 后期墨家的名实观和自然观

第三章 先秦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一节 荀子对“天人”“名实”之辩的总结——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节 韩非:“不相容之事不两立”

第三节 《易传》:“一阴一阳之谓道”——朴素的对立统一原理的确立

第四节 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辩证逻辑的比较法运用于具体科学

第一篇 小结

第二篇 秦汉至清代(鸦片战争前)

第四章 独尊儒术与对儒家神学的批判

第一节 董仲舒和《淮南子》——目的论“或使”说与机械论“或使”说的对立

第二节 王充:唯物主义的“莫为”说反对“或使”说

第五章 玄学与儒、道、释的鼎立

第一节 王弼“贵无”说和裴《崇有论》

第二节 嵇康对宿命论的挑战

第三节 《庄子注》:“有而无之”——“独化”说反对形而上学的本体论

第四节 葛洪的道教哲学和僧肇的玄学化佛学

第五节 范缜对“形神”之辩的总结——唯物主义质用统一原理的运用

第六章 儒、道、释合流的趋势

第一节 天台宗:“三谛圆融”和“无情有性”

第二节 法相宗论“一切唯识”与华严宗论“法界缘起”——唯心主义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第三节 禅宗:佛学儒学化的完成

第四节 李筌道教“盗机”说的唯意志论

第五节 柳宗元、刘禹锡:“天人不相预”与“天人交相胜”——对“力命”之争的唯物主义的总结

第七章 理学盛行和对理学的批判

第一节 周敦颐、邵雍和二程:正统派理学的奠基者

第二节 张载对“有无(动静)”之辩的总结——以气一元论阐发对立统一原理

第三节 朱熹的理一元论体系

第四节 与程朱理学对立的“荆公新学”和“事功之学”

第五节 王守仁的心一元论体系

第六节 李贽的异端思想

第八章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阶段

第一节 王夫之对“理气(道器)”“心物(知行)”之辩的总结——朴素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相统一的气一元论体系

第二节 黄宗羲的启蒙思想与历史主义的方法

第三节 顾炎武的“修己治人之实学”

第四节 颜元论“习行”和戴震论“知”

第二篇 小结

第三篇 近代(1840—1949年)

第九章 中国近代哲学的前驱

第一节 龚自珍:“众人之宰,自名曰我”——近代人文主义的开端

第二节 魏源:“我有乘于物”和“及之而后知”——“心物(知行)”之辩在近代的开端

第十章 哲学革命的进化论阶段

第一节 康有为:历史进化论的提出

第二节 谭嗣同:“冲决网罗”之仁学

第三节 严复的“天演之学”与经验论

第四节 梁启超论“我”之自由和“群”之进化

第五节 章太炎:“竞争生智慧,革命开民智”——社会实践观点的萌芽

第六节 王国维:哲学学说的“可爱”与“可信”

第七节 孙中山的进化理论与知行学说

第十一章 哲学革命进入唯物辩证法阶段

第一节 李大钊、陈独秀:由进化论到唯物史观

第二节 胡适的“实验主义”和梁漱溟的直觉主义

第三节 科学与玄学的论战及瞿秋白的历史决定论

第四节 鲁迅论国民性及其美学思想

第十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与专业哲学家的贡献

第一节 李达、艾思奇: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步

第二节 熊十力:“新唯识论”

第三节 朱光潜:美学上的表现说

第四节 金岳霖:“以经验之所得还治经验”——在实在论基础上的感性与理性、事与理的统一

第五节 冯友兰:“新理学”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者对传统思想的批判研究

第七节 毛泽东: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历史观与认识论中的“心物”之辩的总结

第三篇 小结

引证书目举要

再版后记

中国哲学通史简编是2019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冯契。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哲学通史简编》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20世纪西方历史哲学 电子书
概要地论述和阐释了西方历史哲学思想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科学哲学:基本范畴的历史考察 电子书
科学哲学也有历史,科学哲学是用数理分析的方法解决哲学问题的探索之一。
真与诗:意大利哲学、文化论丛 电子书
《真与诗》是一本意大利哲学、文化研究文集,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20世纪意大利产生世界影响的思想家克罗齐、葛兰西、贝林格和帕累托的评传;着重阐述他们的理论思想,还介绍他们所处时代、在时代大潮中的活动、其文化背景及思想演进的轨迹。第二部分收录的是关于葛兰西、克罗齐、马基雅维利、布鲁诺、拉布里奥拉和蒙台梭利的学术论文以及对意大利学术名著的批评性评论。第三部分收录的学术性随笔涉及哲学、美学、文学、史学
高庙太皞伏羲古国哲学思想史考 电子书
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是对高庙文化遗址及其文化的发展历史的简要介绍。其余四掌以历史时间为顺序,从最早的20万年前的考古发掘出土的物证开始,来阐述以高庙文化为背景的远古高庙太皞伏羲古国的思想文化,从萌芽诞生至成熟发展的历史过程。
中国思想简史 电子书
本书是日本哲学家武内义雄所作的中国哲学思想史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