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哲学与文化探讨

巴蜀哲学与文化探讨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全面探讨巴蜀哲学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借鉴价值。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蜀学与经学相结合之发展脉络、巴蜀哲学之特色 、巴蜀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蜀汉经学发展的趋势、特点和历史地位,以及对巴蜀哲学与文化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人物思想的梳理,较为全面系统地探讨了巴蜀哲学与文化的意义、价值与特质,巴蜀地域文化与时代思潮的互涵互动及其意义。客观概括总结了巴蜀哲学与文化的特点包括:以儒为本,融会三教,吸取诸家之长,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性;重经学,兼采汉宋,沟通训诂与义理;重躬行践履、实事实功;重人情,道欲、性情相结合;综合创新,敢为天下先;兼容并包,多元开放;爱国献身,批判专制,与时俱进等。这体现了蜀学的博大精深与融贯超越、求实进取的精神,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和吸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蜀学文库》编委会

总序

蜀学与经学相结合之发展脉络

一 蜀学的起源

二 蜀学与经学的结合

三 蜀学与经学相结合的发展脉络

巴蜀哲学之特色

一 融会儒、道、佛三教,具有较强的哲学思辨性

二 重躬行践履、实事实功

三 重经学,超越旧说,勇于创新

四 重人情

五 批判专制,与时俱进

巴蜀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

一 汉代巴蜀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

二 蜀汉至隋唐五代巴蜀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

三 两宋巴蜀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

四 元明清巴蜀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

五 近现代巴蜀哲学对中国哲学发展的贡献

扬雄的道统思想及其在道统史上的地位

一 扬雄的道统思想

二 坚守圣人之道,批评诸子

三 在道统思想史上的地位

蜀汉经学发展的趋势、特点和历史地位

一 发展趋势:由今文经学到古文经学,再到二者结合

二 特点:谶纬学盛行,儒道融合

三 地位:对后世蜀学与经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赵蕤与其《长短经》

一 六经与治道相结合

二 兼收并蓄,融合诸家

三 批判封建专制

四 在蜀学史上的地位

李鼎祚与其《周易集解》

一 “权舆三教,钤键九流”

二 重象数,汇集各家注释

三 重天道亦重人事

四 象数与义理结合

五 以儒为本,“共契玄宗”

六 在易学史上的影响

宋代蜀学与宋代理学

一 会同蜀、洛,促进了巴蜀文化的持续发展

二 贯通经学与哲学,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三 宋代蜀学与宋代理学二者互动之意义

北宋蜀学三教融合的思想倾向

一 龙昌期杂糅诸家的思想

二 章詧调和儒、道的思想

三 融合儒释道的三苏蜀学

四 张商英调和三教的思想

五 李石的三教融合思想

三苏蜀学探讨

一 提倡义理,批评汉学

二 三苏蜀学的哲学思想

三 三苏蜀学的三教合一倾向

张商英三教“鼎足之不可缺一”的思想

一 唐宋以来三教融合互补思想

二 张商英的三教融合论

首届张栻学术讨论会综述

一 张栻思想的特色、成就和贡献

二 张栻在宋代理学思潮中的地位

三 张栻思想的影响及其现实意义

张栻反对“四风”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一 反对流于“虚文”的形式主义

二 反对凌驾于百姓之上的官僚主义

三 反对享乐主义

四 “毋从事于奢靡”,反对奢靡之风

五 现实意义

魏了翁集宋代巴蜀理学之大成

一 魏了翁在理学史上的地位

二 融合蜀、洛,集宋代巴蜀理学之大成

融贯博通,会归于道

一 崇道宗朱,表彰和传播理学

二 经著圣人之心,载圣人之道

三 调和朱陆,重视心学

四 融通三教,“博涉于百氏”

来知德对理学的疑辨及其易学的特点

一 以孔子为源头,疑辨理学

二 来氏易学的特点

费密的中实之道与弘道论

一 中实之道

二 “欲不可禁”

三 弘道论

唐甄的社会批判与革新求实思想

一 “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二 重视事功,道不离欲

三 “阳明子有圣人之学”

四 “五经者心之迹”“四书者皆明言心体”

刘沅对理学的批评

一 批理学之名

二 批理学道统论

三 批理学心性论

四 批理学知行观

五 结语

廖平与蒙文通

一 廖平经学对蒙文通的影响

二 廖平、蒙文通经学思想之差异

蒙文通经学思想探析

一 继承廖平,阐发师说

二 超越两汉,向先秦讲论

三 汉代经学融会百家而综其旨要于儒家

四 《孔子和今文学》对西汉今文经学的批评

贺麟先生论失节

蔡方鹿巴蜀哲学与文化研究成果目录

作者简介

巴蜀哲学与文化探讨是2020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蔡方鹿。

得书感谢您对《巴蜀哲学与文化探讨》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
生命与自由——法国存在哲学引论 电子书
本书首先探讨萨特存在主义的自由哲学,然后是马塞尔的思想,最后上溯到帕斯卡尔。这一回溯的思路反映出作者思想和精神的某种趋向,即先是离开萨特的无神论存在主义而走向有神论的存在主义,后又离开现代存在主义,走向法国近代早期的更为原本的存在与生命哲学的思想。
哲学导论 电子书
本书是张世英先生所著的入门经典读物。
哲学入门 电子书
本教材不囿于某一国别、派别、部门的哲学,以尽量公正的态度面对和探究人类的哲学智慧,由浅入深地导引学生从“宫墙外望”到“初识门庭”,生成关于哲学世界的基本图景,使学生在进入哲学之门之时形成对哲学的高层次理解;提高学生的哲学、人文素养,促进理论思维训练;初步领略哲学风采和精华,逐渐感悟智慧的人生境界。教材在探讨哲学的诞生、哲学与智慧、哲学与时代,哲学与思维、哲学与文明、哲学与民族、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派别
处世的哲学课:他人与社会的思考 电子书
十二道富含社会重要价值的哲学课题,重点探讨人际关系的问题,涉及世界观和人生观等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