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关于魏晋玄学研究的一部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以玄学家郭象为中心全面论述了魏晋玄学的产生、发展、特征以及在哲学思想史上的地位。
书中通过对魏晋玄学范畴的研究来寻找中国哲学的范畴体系,梳理了魏晋玄学发展的内在理路,探讨了哲学方法对认识哲学思想变迁的重要意义,尝试把哲学的比较方法运用于中国哲学的研究领域,并深入分析了魏晋玄学到唐初重玄学发展的原因。
作者简介
作者汤一介,湖北省黄梅县人,生于天津。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教育家与社会活动家。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从1956年起一直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创办中国文化书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三智文化书院、什刹海书院等学术研究机构。代表著作有《郭象与魏晋玄学》《早期道教史》《佛教与中国文化》等。大部分著作与论文已结集为十卷本《汤一介集》出版。主编有《汤用彤全集》《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九卷本《中国儒学史》(与李中华共同主编)、十一卷本《中华佛教史》(与季羡林共同主编)等著作。以古稀之年主持大型文化工程《儒藏》(精华编)的编纂,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中国现代学术的崛起做出了重大贡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自序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论魏晋玄风
一、 何谓“魏晋玄学”?
二、 汉学向魏晋玄学的过渡
第二章 研究魏晋玄学的资料问题
(一) 刘劭《人物志》
(二)王弼的《周易注》(通行的本为《周易王韩注》)、 《周易略例》、《老子注》、《老子指略》、《论语释疑》
(三) 《嵇康集》是研究嵇康思想的重要材料
(四) 裴頠《崇有论》
(五) 向秀与郭象的《庄子注》
(六) 张湛《列子注》
(七) 刘义庆《世说新语》(包括刘孝标注)
(八) 刘勰《文心雕龙》
(九) 梁僧祐《弘明集》
(十) 僧肇《肇论》
(十一) 葛洪《抱朴子》
(十二) 成玄英《道德经义疏》
(十三) 清郭庆藩《庄子集释》
(十四) 要充分注意二十四史中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十一史
第三章 魏晋玄学的产生与评价问题
一、 魏晋玄学的产生
二、 魏晋玄学的评价
第四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上)
一、 正始时期的玄学
二、 竹林时期的玄学
第五章 魏晋玄学发展的历史(下)
一、 元康时期的玄学
二、 东晋时期的玄学
第六章 郭象的生平与著作
第七章 郭象与向秀
(一) 郭象和向秀一样都是魏晋玄学发展中的重要人物
(二) 郭象除注《庄子》外,尚有其他著作,可供作为研究其思想之资料,帮助确定他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三) 自晋至唐,向秀和郭象的《庄子注》都是两本并存
(四) 从郭象和向秀思想的两点不同,看《庄子注》的问题
第八章 郭象与裴頠
一、 “有始”与“无始”
二、 “外资”与“独化”
三、 “无为”与“有为”
四、 “入世”与“超世”
第九章 郭象与王弼
第十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周的《庄子》
一、 关于“自性”的问题
二、 关于“无为”的问题
三、 关于“圣人”的问题
四、 关于“无”的问题
第十一章 郭象的《庄子注》与《庄子》的旧说
第十二章 郭象的哲学方法
一、 寄言出意
二、 辩名析理
三、 否定的方法
第十三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上)
一、 关于“有”与“无”的问题
二、 关于“动”与“静”的问题
三、 关于“知”与“无知”的问题
四、 圣人“可学致”与“不可学致”的问题
第十四章 郭象哲学中的理论问题(下)
一、 “(命)理”与“自性”
二、 “独化”与“相因”
三、 “无待”与“有待”,“无为”与“有为”
四、 “顺性”与“安命”
附录一 有关郭象的生平和著作的资料
附录二 论魏晋玄学的内在性与超越性
附录三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
附录四 《世说新语》中的“七贤风度”
附录五 读《世说新语》札记
附录六 在西方学术背景下的魏晋玄学研究
参考书目
第三版后记
增订本后记
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是201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汤一介。
得书感谢您对《郭象与魏晋玄学(增订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