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

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大致勾勒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系统的整体面貌。

内容简介

本书基于范畴理论,初步构建了汉语的取舍范畴系统。范畴有典型成员和非典型成员之分,作为取舍范畴的表达形式,汉语取舍句式也有典型和非典型的区别。本书对汉语取舍范畴的典型成员——“与其”句式和“宁可”句式进行了考察,对该范畴的非典型成员——“非得”等标记的句式进行了探讨。另外,还对“不p,而q”等其他取舍句式和各类取舍句式间的异同进行了讨论。

作者简介

作者王天佑,文学博士,副教授。现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汉语言文字学及汉语靠前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汉语语法学、汉语靠前教育。近年出版学术专著2部,参编著作3部,主持或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在《语文研究》《汉语学习》《汉字文化》《山西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取舍范畴的确立

第一节 取舍范畴的认知基础

第二节 取舍范畴的语义结构

第三节 取舍范畴的表达形式

第四节 取舍范畴与邻近范畴

本章小结

第二章 “与其”句式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与其”的词汇化

第三节 “与其”句式的历时演变

第四节 “与其p,不如q”句式的主观化

第五节 “与其p,不如q”句式的语义表达

第六节 “与其p,不如q”句式的语用环境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宁可”句式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宁可”的词汇化

第三节 “宁可q”句式

第四节 “宁可q,也要a”句式

第五节 “宁可”句式的历时演变

第六节 “宁可q,也不p”句式的语义表达

第七节 “宁可q,也不p”句式的语用环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其他取舍句式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不p,而q”句式

第三节 “不在于p,而在于q”句式

第四节 “p,还不如q”句式

第五节 “p,倒不如q”句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准取舍句式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非得”类句式

第三节 “死活”类句式

第四节 “偏偏”类句式

第五节 “只好”类句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取舍句式比较

第一节 结构演变的比较

第二节 语义表达的比较

第三节 语用环境的比较

第四节 句式构造的比较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天佑。

得书感谢您对《现代汉语取舍句式的多维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儒家视阈中的越南汉文小说研究 电子书
本书将越南汉文小说置于政治伦理、家庭伦理及个体之间人际准则等方面进行考察,从中提取“忠”“孝”“节”“义”“信”等核心范畴,考察其在越南汉文小说文本中的反映,可以看到儒家主要思想观念在古代越南社会得到比较全面而深刻的流播与渗透。不仅如此,越南汉文小说中的作者、引文用典现象也是对越南汉文小说的具体补充,是理解作品主旨内涵、文化意蕴的重要途径。最后通过比较中越两国小说在接受儒家思想中体现的异同,表现出
寻找诗意的家园:贵州生态文学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第一部关于贵州生态文学研究的专著。本书分析和评价了贵州生态文学的发展渊源及其主要成就,对生态文学的特征进行了深入论述,对生态文学的思想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书中通过对贵州民间文学生态意识的解读,探讨了贵州民间文学中深厚的生态思想资源对贵州生态文学创作的启示作用;通过对贵州作家的生态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揭示了贵州生态文学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当下,探讨了贵州生态文学创作对现实的关注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 电子书
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创新工程项目自2012年立项以来,全体成员精诚合作,力图从转型期文学史研究、民间视角与经验研究、文学经验与价值研究、域外与本土深度互动四个层面,遵循社会史视野和思想史考察相结合的路径,审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根本特征,从中淬炼出与20世纪革命大潮相伴而生的中国经验,以资当下中国文化与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本书是上述议题协同研究的第一次结集。
明清以来文学中的广府风情研究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明清以来的各种体裁的文学文本为对象,旨在多方面地研究文学文本中描绘的广府图景包括广府地区的商业风情、饮食文化、礼仪习俗、岁时节庆、民间信仰、娱乐习尚、园林建筑等,揭示其所蕴含的文化精神。以往研究广府风情的作品有很多,但缺乏从文学角度关照广府风情的视野,本书即是以此为切入点,全面介绍广府风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叙事空白研究 电子书
叙事空白指的是叙事作品中的某些意义在文本中未被传达出来或未被明确传达出来的现象。它是一种十分普遍而又重要的叙事交流现象。小说中的省略让文本意义“隐而愈显”;戏剧中的静默让观众感受到更大的震撼;电影中的空镜头让观众久久回味……迄今尚未有人从叙事学的角度对此加以深入研究。本书试图从广义叙事学的角度,采用理论阐释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叙事空白的成因、表述、填补和价值四个方面作一个全面、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