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重返传统诗性智慧,构建现代诗学新方向。
内容简介
在中国诗学的众多范畴中,“妙悟”与“寄托”就像两只翩跹的蝴蝶,追蹑芳踪,可寻觅到暗隐在幽径深处的中国诗性美学。由此,触摸诗歌情感的纤微脉络,感受思想绽放的跃动,体味中国诗学生命审美追寻的悠远。
在中国诗学传统中,“妙悟”既不是先天赋予的,也不是一种神秘体验过程,它是由人的整体生命发出的,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修养;“寄托”作为常州词学的范畴,虽然是晚出的概念,却是对中国传统诗学中的“诗言志”“比兴”以及“兴寄”观念的总结,是对词体美感特质的体认。
本书对“妙悟”与“寄托”的解读,既深挖了二者所内蕴的中国传统诗学的独特美学,又借此探寻了古典文论重绽光彩的方向,有理有据,典雅流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文化价值。
作者简介
作者景旭锋,男,1982年生,汉族,甘肃天水人。广西师范大学在读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理论与批评,主持完成教改2项、广西人文社科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获得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项;参与撰写《文学的媒介生产——聚焦广西文学》一书,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第一章 中国诗学的现代转型
第一节 诗学及中国诗学
一、诗学概念简析
二、中国诗学概念演变
第二节 中国诗学的现代生成
一、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背景:儒学的衰微与失序的危机
二、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外部力量:西学东渐与中体西用的失效
三、中国诗学现代转型的内部力量:别求新声于异邦
第三节 诗话
一、诗话概说
二、诗话渊源
三、诗话之流变
四、诗话之弊
五、诗话消亡辨
第二章 严羽“妙悟”说研究
第一节 严羽诗学生成的文化背景
第二节 “妙悟”说的主旨
一、“妙悟”概念溯源
二、释“妙”“悟”
三、“妙悟”说的理论内涵
第三节 严羽“妙悟”说的主旨及相关范畴比较
一、“妙悟”与“别材”“别趣”
二、“妙悟”与“熟参”及诗禅关系
三、“妙悟”与“兴趣”“气象”
第三章 现代诗学视野中的“妙悟”
第一节 “妙悟”与“迷狂”
第二节 “妙悟”与“体验”
第三节 “妙悟”与“直觉”
第四节 “妙悟”说的影响及评价问题
第五节 “妙悟”说的现代意义
第四章 常州词派词学“寄托”思想
第一节 常州词派开山张惠言词学思想研究
一、张惠言词学思想背景
第二节 “寄托”在词学中的完成
一、词学传统中的“寄托”观念
二、张惠言《词选》词评对“寄托”的发扬
三、张惠言“寄托”说的不足
四、周济对“寄托”说的继承与完善
五、“境界”与“寄托”
第五章 现代诗学视野下的“寄托”
第一节 “寄托”脱离“比兴”作为独立范畴的意义
一、“寄托”何以可能成为独立的审美范畴
二、“寄托”审美范畴从依附到独立
第二节 “寄托”与相关范畴比较
一、“寄托”与“含蓄”
二、“寄托”与“象征”
第三节 “寄托”说的影响、评价及现代意义
附录 意象批评法的美学基础:审美趣味及其他
“妙悟”与“寄托”:现代诗学视野下中国诗性生命的审美追寻是2024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景旭锋。
得书感谢您对《“妙悟”与“寄托”:现代诗学视野下中国诗性生命的审美追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