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孙玉石新诗研究结晶,解读现代汉语新诗之路径。

内容简介

本书是孙玉石教授多年来新诗研究的结晶。自现代汉语新诗产生以来,“新诗难懂”一直是被许多人质疑的问题,因为与古典诗歌相比,新诗相对缺乏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意境系统、语言表达规范和被众多读者默契的“前理解”,但是新诗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地建构起自身的意境体系、表达规范和“前理解”范畴。该书正是针对这一问题,在朱自清、闻一多等学者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现代汉语新诗内部建构和外部环境两重出发,试图建立起解读现代汉语新诗的路径,寻求它隐含其中相对稳定的意义系统。

作者简介

作者孙玉石,1935年11月生,辽宁海城人,1960年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1964年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史、鲁迅与五四文化以及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著有《〈野草〉研究》《中国初期象征派诗歌研究》《中国现代诗歌艺术》《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代序 完成自我与介入民族精神的提升——关于当代诗歌传达与接受关系的沉思

第一章 朱自清与中国现代解诗学

一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诞生

二 朱自清对现代解诗学的倡导

三 现代解诗学的理论内涵

四 现代解诗学的公共原则

第二章 现代诗人的玄想思维与文化结构

一 解诗的必要与解诗学的确立

二 读诗解诗与“诗的思维术”

三 阅读接受与思维差异的误读

四 阅读接受与文化差异的误读

第三章 对话:互动形态的阐释与解诗

一 双向经验交汇与批评主体意识的强化

二 对话的介入与走向深化的解诗

三 解诗者的尴尬与解诗的美丽

四 经验差异的对接与诗作传达的窗口

第四章 朱自清现代解诗学思想的理论资源

一 解诗学思想的西方理论接受

二 古典诗歌文本的解诗实践

三 反思春秋汉儒的赋诗与说诗

四 “诗无达诂”与“多义当以切合为准”

第五章 闻一多的现代解诗学思想

一 进入文本:神秘·幻象·文字

二 现代眼光:解读原初世界

三 多重接受:隐喻、象征、多义

第六章 闻一多对于新诗神秘美的构建

一 神秘美诗学观念的自觉

二 诗歌创作中的神秘美的探求

三 最高的情感与《奇迹》解读

四 神秘美与新诗观念的现代性

第七章 朱光潜关于解诗与欣赏思想的阐释

一 诗不能解与经验的重合

二 追踪背景与诗的再创造

三 距离·想象·联想空间

第八章 40年代:现代性视角的阐释与解读

一 废名:以新诗文本解说进入大学课堂

二 袁可嘉:新综合传统探索中的解诗

三 唐湜:意象背后的文本关注与阐释

后记

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2007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玉石。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现代解诗学的理论与实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世界视野与中国现代戏剧:中外比较的阐释 电子书
本书在广阔的世界视野中展开现代中外戏剧关系研究,从比较戏剧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这对当前及今后中国戏剧的发展有实践意义。
中国现代戏剧思潮:戏剧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 电子书
一种思潮为什么能够长久不衰而成为戏剧发展的主流?一种戏剧思潮为什么持续时间不长随即逐渐衰微?一种戏剧思潮现在看来仍相当深刻并具有现实意义,为何当年却遭到反对或批判?一种戏剧思潮又为什么成为戏剧发展中的逆流?人们可以在戏剧思潮起伏的演变中,宏观地把握一个时代戏剧发展的走向,并从中总结出戏剧发展的某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本书以戏剧思潮戏剧的发展;以时间为轴,分阶段展开对中国现代戏剧思潮的介绍。
中国现代戏剧精神和传统:人学戏剧的建构 电子书
该书从真实深刻地表现中国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生存、生命及思想情感出发,对传统戏曲和戏曲理论进行深度的现代阐释和创造性转化,对外国戏剧和戏剧理论进行充分而又富有主体性的选择和借鉴,继续在古今中外戏剧和戏剧理论的交流与融会中,完善和深化中国戏剧和戏剧理论的现代建构。
匠人之心——道具材料与制作全解 电子书
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拥有十多年手作经验的道具师,她将自己接触过的所有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心得凝结成本书,希望能为读者解开一些困惑。此外,作者还提供了道具师的职业规划,供读者参考。道具制作是一个需要积累、反思和熟能生巧的过程,只要心中有一份执着和热爱,什么时候入门都不晚。本书共3章,第1章讲解了29种主体材料、9种表面处理材料、10种上色材料、11种黏合材料的使用方法,以及3种上色方法等;第2章讲解了14种
家具设计——创意与实践 电子书
家具设计概念、要素与市场需求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