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新论

中国文明新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大秦帝国》作者孙皓晖经典论著,以文明大视野审视历史,回答中国历史意识的基本问题。

内容简介

穿越文明遗产沼泽地,追寻中国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

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秦帝国六大时代,2000年间由分治走向统一,中国原生文明在不断翻新、锤炼和创造中实现爆发与飞跃,终于形成全人类古典社会最为发达、成熟和稳定的统一文明。

中国社会的开放精神、理性精神、探索精神、正义精神、百家争鸣精神和原典创造精神,是原生文明时代留给我们的丰厚宝藏和坚实土壤。

拨开“非秦”历史烟雾,破解秦帝国统一中国文明的内在密码。

秦政权兴亡沉浮的五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

这个时代孕育了融合农家、工家、兵家、墨家、纵横家等诸多学派的法家体系,其求变图存的改革理念、求真务实的实践能力、强健昂扬的生命状态、关注民生的治世主张和力求领先时代潮流的创造精神,锻铸了大争之世下强势生存的大秦帝国,是中国文明体系中不可忽视的耀眼星系。

作者简介

作者孙皓晖,共和国同龄人,生于陕西三原,曾任西北大学法律系教授,现任西北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明史研究院院长。历时十六年,创作了长篇小说《大秦帝国》,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同时以创建“中国民族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理论,成为整体研究中国文明的重要理论家。另著有《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上中下)《强势生存:中国原生文明的核心力量》《大争之世:战国》。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走出文明冲突极端化的历史陷阱(2022版序)

走出中国历史意识的沼泽地(原版序)

上篇

第一编 我们的文明史意识

突破史障 寻求中国文明正源

确立中国文明的继承原则

我们的整体困境:世界文明的沼泽期

文化霸权与文明衰落——关于儒家独尊的历史解析

第二编 大秦帝国:中国统一文明的正源

秦帝国是中国统一文明正源

祭秦论:中国原生文明的永恒光焰——秦亡2215年祭

中华民族必须拥有强大的文明话语权——答新华社《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问

历史主义是厘清中国文明史的根基

文明开掘:《大秦帝国》的精神本位

文明视野:历史文学创作的深化

[附录:散记]

太行巍巍话长平

追梦大秦:溯洄游之 道阻且长

雪意把酒话秦风

万古秦风:关于秦人的时间简史

下篇

第三编 战国之兴亡反思:新六国论

亡韩论:忠直术治而亡,天下异数哉——新六国论之一

亡赵论:烈乱族性亡强国,不亦悲乎——新六国论之二

亡燕论:迂阔固守王道的悲剧——新六国论之三

亡魏论:缓贤忘士,天亡之国也——新六国论之四

亡楚论:固楚亡楚皆分治——新六国论之五

亡齐论:战国之世偏安忘战,奇也——新六国论之六

第四编 战国人物论

布衣赴难:中国文明史最绚烂血花

秦孝公嬴渠梁:政治天宇的太阳

吴起:为变法死难的第一个布衣巨子

墨子墨家:被历史速冻的烈焰利剑

吕不韦: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最高峰

荀子:战国最具独立品格的思想家

韩非《孤愤》:战国法家的命运预言书

赵雍:战国时代最为英雄浪漫的国王

赵佗:岭南文明的第一座丰碑

跋 积微深掘 理我文明

中国文明新论是2022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孙皓晖。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文明新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明的比较 电子书
面对文明的共通与不同,我们该如何相互欣赏、如何求同存异,又该如何面对多元文化?本书是英国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艾伦·麦克法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通俗的文化史著作。作者在书中以客观的态度,探讨了导致中国、日本、欧洲和英语文化圈形成不同发展路径的因素,也给出了“我们具有多重身份,各个身份以金字塔式结构逐一构建起来,范围逐渐扩大但不会相互冲突”“我们被某个层面上的差异所区分,又在另一个层面上被统一”的回答。我
古代罗马文明 电子书
用中国人特有的视角审视世界文明的源头,呈现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及辉煌成就。
古代希腊文明 电子书
  《古代希腊文明》一书,概述了古代希腊从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到托勒密王国灭亡止的历史,内容包括爱琴文明、黑暗时代、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文化等,展现了光辉灿烂的古希腊文明。
古代埃及文明 电子书
全面介绍古代埃及文明,记录古代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东北流域文明研究 电子书
本书是对东北流域文明的专书研究,比较详细地论述了黑龙江流域及其组成部分如嫩江流域、牡丹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辽河流域,以及大小凌河流域、图们江流域和鸭绿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介绍了各流域的地理环境、古族、古城、古国和各种文化遗存等。作者通过对各个遗迹、遗物的介绍和论述,力图呈现东北各流域文明的演变与发展,从而使读者对东北流域的各种文明有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