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1902至1936年间的《大公报》广告为研究对象,梳理近代报纸广告发展的脉络,分析报纸广告发展的特色,研究报纸广告对社会变迁所产生的影响,探讨广告对今天社会转型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近代报纸广告是中国广告史上辉煌的一页,它不仅以其无所不包的内容,留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诸方面的历史变迁痕迹,也对社会变迁有深远影响。
作者简介
作者孙会,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博士。现任该校新闻传播学院广告系副教授。讲授中外广告史、电视广告等课程。承担并完成多项省、厅级立项课题项目。在《历史教学》、《河北学刊》、《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现代广告》等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绪论
一、本书的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的框架与方法
四、研究的创新点
五、主要的研究资料
第一章 《大公报》广告的演变
第一节 《大公报》的创办及报纸广告出现的背景
一、《大公报》的创办
二、报纸广告出现的背景
三、早期报纸广告的情况
第二节 《大公报》广告的经营
一、近代报纸广告的经营概述及《大公报》广告的分期
二、英敛之时期的广告经营(1902-1916年)
三、王郅隆时期的广告经营(1917-1925年)
四、新记时期的广告经营(1926-1936年)
五、与同期《申报》广告经营的比较
第三节 《大公报》广告的类别、数量与版面
一、《大公报》广告的类别
二、《大公报》广告的数量与版面
第四节 《大公报》广告的特色
一、英敛之时期的广告特色(1902-1916年)
二、王郅隆时期的广告特色(1917-1925年)
三、新记时期的广告特色(1926-1936年)
第五节 与同期《申报》广告的比较
一、与同期《申报》广告总体情况的比较
二、与同期《申报》广告特色的比较
三、近代报纸广告中的不足——以《申报》、《大公报》为例
第二章 《大公报》广告的分类研究
第一节 商务类广告
一、商务类广告的特色
二、外商广告中的本土化特色
三、民族企业的国货广告特色
第二节 娱乐类(影戏)广告
一、娱乐类(影戏)广告的数量
二、娱乐类(影戏)广告的表现
第三节 文教类广告
一、招生广告
二、书籍广告
第四节 社会类广告
一、清末的另类社会广告
二、英敛之时期的征文广告
三、征婚广告
第三章 《大公报》广告视野中的近代社会变迁
第一节 广告视野及社会变迁的内涵
一、广告视野——广告的镜像功能
二、社会变迁及生活方式的内涵
第二节 《大公报》广告视野中的消费观
一、从传统的“禁欲尚俭”到近代的多样性消费观
二、由简单封闭、自给的消费观转为多样开放、崇洋的消费观
三、求新、求变的时尚型消费观
第三节 《大公报》广告视野中的经济模式变迁
一、经济生产模式的变迁
二、日常生活消费的变迁
第四节 《大公报》广告视野中的社会精神生活变迁
一、文化教育的变迁
二、娱乐休闲生活的变迁
第五节 《大公报》广告视野中的社会交往与个人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
一、社会交往的变迁
二、个人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
第六节 《大公报》广告视野中的女性认同变迁
一、女性认同的内涵
二、广告中的女性认同变迁
第七节 《大公报》的广告文化特色
一、广告文化中的传统元素
二、广告文化中的嬗变表现
第四章 《大公报》广告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第一节 商贸类广告的影响
一、对外商经济活动的影响
二、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类广告的影响
一、另类社会广告的影响
二、征文广告的影响
三、征婚广告的影响
四、“本馆告白”的影响
第三节 文教及娱乐类广告的影响
一、书籍广告的影响
二、招生广告的影响
三、娱乐广告的影响
第四节 广告经营对报业的影响
第五节 广告的负面影响
一、助长了社会恶俗风气
二、孳生和刺激了炫耀、奢华的消费风气
三、形成了广告浮夸的风格特点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是2010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会。
得书感谢您对《大公报广告与近代社会(1902-1936)》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