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对金代儒学在文献翻译、礼制文献、三教合一、儒学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时代特色进行审视、总结。
内容简介
本书按照四川大学儒藏编撰体系,分三个历史时期对金代儒学文献进行专门梳理,对金末元初的儒学人物、事迹、思想进行归纳,对金代赵秉文、王若虚、李纯甫的儒学思想及文献作专门研究。
作者简介
作者杨珩,四川成都人,1983年6月生。2011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文献学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金代文献。201 1年7月至今,任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讲师。2013年5月,进入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从事“少数民族儒释道三教关系史”方面博士后研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序
绪论
一
二
三
四
五
第一章 金代儒学发展的背景
第一节 金代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节 金代的文治政策
一、对儒学的尊崇
二、科举取士
三、兴办教育
四、儒士的任用
五、重视传统文献的整理、刊刻与收藏
第三节 金代儒学的远祖近宗
一、先秦至隋唐时期儒学及文献简况
二、两宋儒学及文献概况
第四节 辽、宋、西夏和金代的佛、道二教
一、辽代佛、道文化基础
二、两宋佛、道文化基础
三、西夏佛、道文化基础
四、金代佛教、道教思想与文化概况
第二章 “借才异代”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 “异代儒士”的来源
第二节 辽、宋儒士的政绩
第三节 “借才异代”时期的儒学文献概况
第四节 “借才异代”时期儒学文献的特点
第三章 制度化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 “文治”政策下的儒学文化繁荣
第二节 制度化时期儒学文献概况
第三节 传世儒论单篇文献的思想倾向
第四节 制度化时期的儒学文献特点
第四章 学术化时期的儒学
第一节 国势衰微与学术高潮
第二节 赵秉文及其儒学著述
一、赵秉文的生平
二、赵秉文的儒学著述
三、赵秉文的儒学思想分析
四、赵秉文的学术地位
第三节 王若虚及其儒学文献
一、王若虚的生平
二、王若虚的儒学著述
三、王若虚的儒学思想分析
四、王若虚的学术评价
第四节 李纯甫及其《鸣道集说》
一、李纯甫的生平
二、李纯甫的儒学著述
三、李纯甫《鸣道集说》的写作缘由、版刻及版本
四、李纯甫《鸣道集说》中的哲学思想
五、关于李纯甫及其《鸣道集说》的评价
第五节 本时期其他作者及儒学文献
第五章 金末遗儒与儒学传承
第六章 金代儒学的时代特色——从现代学术视角进行的审视
第一节 金代儒学的“拿来主义”——兼论金儒对传统儒学文化的继承
一、“拿来主义”与金代儒学
二、金代儒学“拿来主义”的内容
三、金代儒学“拿来主义”的特征
第二节 兼收并蓄的金代礼制——以《大金集礼》为例
一、金代礼仪的创制
二、金代礼制对唐宋礼仪的继承
三、金代礼制对辽代礼仪的继承
四、兼收并蓄的金代礼制
第三节 三教合一的凸显:兼论金代儒学与佛、道关系
第四节 儒学文化在金地域内的传播——兼论儒学文化的北传
一、从教育体系的扩展看儒学文化在女真民族地域内的传承
二、从进士的地域分布看儒学文化的传承
三、从民间书坊业的发展看儒学文化的传播
四、论传统儒学的北传
第五节 儒学教化在女真部族中的推广——以金代汉文文献的翻译为例
一、汉文文献翻译的背景及条件
二、金代汉文文献的翻译
三、金汉文文献翻译的时代特点
四、金代汉文文献翻译的政治效益
五、金代汉文文献的翻译对后世的影响
第六节 金代儒学与其他学术文化的积极互动
一、金代儒学与金代文学
二、金代儒学与金代史学
三、金代儒学与金代医学
四、金代儒学与金代建筑雕塑
结语
附录一 金代儒学文献考录
儒经类(经注、经解、经说类)
儒论类
一、专著
二、单篇文献
儒史类
一、专著
二、单篇文献
官方刊刻经学专著
女真文译著
附录二 近三十年来金代儒学相关学术研究信息
专著
论文类
其他主要参考文献(古籍)
后记
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是2014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珩。
得书感谢您对《女真统治下的儒学传承:金代儒学及儒学文献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